□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对外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北斗高精度接收机被登山队送上“地球之巅”,并出色完成峰顶GNSS测量任务,这是国产北斗定位装备首次取代进口装备登顶珠峰。
这是珠峰新的高度,也是中国测绘、中国制造、中国北斗新的高度。
这背后,平均年龄30多岁的上海华测导航北斗AI项目青年突击队(以下简称“青年突击队”)功不可没。
世界之巅“大考”:200多个日夜的打磨
时间回到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的对讲机里传来“全员登顶”的前线消息。一时之间,珠峰大本营里一片雀跃。
身在数千公里以外的上海华测办公楼,张沛尧从直播中观看到这一画面。他听见屏幕中的工作人员发出欢呼,自己的心非但没放下来,甚至更紧张了几分。登顶并非珠峰高程测量的终点。以系统工程师的身份前前后后参与其中,他迫切想知道,凝聚了华测人逾半年努力的北斗高精度测量型接收机究竟能否挺过这场“大考”?
此刻身在定日的张党魁是距离这场壮举最近的人。自同年4月3日始,之前从未踏上青藏高原的他,为了向前线提供技术保障,已足足在珠峰区域待了55天。张党魁深刻知晓:这座严苛的高峰不容丝毫闪失。
“前方报回的数据,我们的国产仪器,上海华测的GNSS仪器,在峰顶接收到了56颗卫星的信号。”
当天下午1时许,前线记者跟进报道了华测接收机在峰顶开机工作并顺利搜星的消息,于各地遥遥远望珠峰的华测人方才松一口气。
直到2020年5月28日晚,打磨了200多个日夜的仪器装备不辱使命,仪器装备中的数据顺利得到回收。这一场无疑将铭刻在华测公司历史之上的大事记终于落下休止符。
“那一刻,荣誉感和使命感让人觉得付出一切都值。”张党魁感慨。
让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避免“卡脖子”
华测导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北斗AI项目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14年。这支由超30位队员组成,平均年龄30多岁的队伍专注于北斗高精度GNSS技术的集成开发应用,经多年研发探索,已建立较为完备的技术生态链,覆盖基础构件、应用产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
2020珠峰高程测量中,由青年突击队成员参与攻坚、改良的北斗高精度接收机成功登顶珠峰,完成了峰顶GNSS测量任务。这是国产北斗定位装备第一次取代进口装备登顶珠峰,充分展现了这支队伍的领先技术实力。
在地质灾害监测相关项目中,这支队伍研发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则为防灾减灾贡献了重要力量。由华测提供的普适型地灾监测设备截至去年年底已覆盖全国十余个地灾重点省份。相关应急监测设备则参与到了四川丹巴、湖北恩施、重庆武隆等地的突发灾情中。
青年突击队的具体产品还包括全星座全频点基带芯片“璇玑”、北斗高精度GNSS接收机、北斗农机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北斗自动化监测设备、北斗数字施工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无人船、无人机等,广泛应用于国土、地灾防治、电力、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工程建设等领域。
其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全星座全频点[支持北斗(含北 斗 三 代)、GPS、GLONASS、Galileo、QZSS]高精度基带芯片“璇玑”正式投产。这枚小小的芯片确保了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卡脖子”风险。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珠峰,都需要自己去努力攀登。站到新的起点之上,登峰精神正在华测延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