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把恶意注册者拉上“黑名单”

本文字数:1147

  □李英锋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近日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反对并且及时打击恶意商标注册行为。今年以来,在商标实质审查方面,适用新商标法驳回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已经超过了1万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把一些恶意注册行为比较多的申请人纳入到黑名单,对相关新的申请严加监管,加注涉嫌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人近千人。(5月8日中国新闻网)

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对于恶意注册者或潜在的恶意注册者而言,无疑是一道特别打造的“紧箍咒”;对于在先权利人、社会风尚以及商标诚信注册规则和商标注册秩序而言,这又是一道“护身符”。

其实,早在几年前,原国家工商总局就开始探索建立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近些年,恶意注册行为多发,不少恶意注册行为不仅侵犯相关权利人的合法利益,还在社会上产生恶劣的影响,从多个角度入手从严惩戒恶意注册行为成了迫切的治理需求。顺应这种治理需求,职能整合后的知识产权部门持续完善建设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加注涉嫌恶意商标注册申请人近千人,有效发挥了“黑名单”的惩戒、制约、震慑、教育功能,释放了“黑名单”的威力,让“黑名单”成为拦阻恶意商标注册的一道前哨防线。

2019年修订的《商标法》第七条规定,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是《商标法》针对恶意注册等不正当注册商标行为多发的问题首次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成为商标注册和使用的一项基本原则,为防范制止各种恶意注册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建立和执行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恶意注册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违反了《商标法》,是应被否定和禁止的失信行为。把恶意注册行为比较多的申请人纳入到“黑名单”,有助夯实商标诚信基础。同时,这一“黑名单”制度也符合社会征信机制建设的要求,拓展了征信机制覆盖的范围,丰富了征信机制的调整内容,有利于征信机制的健全发展。

恶意注册行为人很容易“再犯”“累犯”,而把恶意注册行为比较多的申请人拉入“黑名单”,可实现对恶意注册行为人的精准拦截,从源头减少恶意注册行为的发生量,减少侵权行为或“抢权”行为,减少对商标注册秩序的不当干扰,也能节约商标注册审查资源和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成本,集中监管精力,提升识别、遏制恶意注册的效率。

针对恶意注册行为或恶意注册者、代理注册者,多管齐下,建立驳回申请、无效宣告、撤销商标、行政处罚、拉入“黑名单”等多道防线,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也能多元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商标注册价值观。今后,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部门有必要针对恶意商标注册的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则和标准,让恶意商标注册“黑名单”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公平,更具可操作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把恶意注册者拉上“黑名单”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