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今年“五一”假期,修缮一新的奉贤区青村镇青溪老街正式开街迎客。这条一千多米长、代表上海南部郊区典型乡土建筑群的市级历史风貌保护区,正以她独特的文化底蕴,受到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关注。针对开街后日均2万多的人流高峰,属地青村居民区不仅发动所有党群阵地提供全天开放式服务,居民志愿者还积极动员起来,把“青村故事”讲给游客听的同时,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文明引导、保护河道等志愿服务。而这居民自治的热情,源于奉贤区全面将“美丽乡村 美丽约定”延伸进城镇居民区的举措,让乡土文化嫁接里弄文化,达到乡村治理与市域治理的融合发展。
从村庄到居委无法简单“嫁接”
起初,“美丽约定”是青村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筑牢乡村振兴战略根基的重要举措之一。2018年10月起,青村镇正式推进各村制定“美丽乡村 美丽约定”村规民约。当时正值上海市村(居)民委员会换届,新班子组建后要重新修订村规民约,一份份老百姓真正参与制定、能够切实发挥治理作用的“草根法规”应运而生。
据介绍,在乡村开展“美丽约定”,有一套“票子”加“面子”加“鞭子”的奖惩模式。每个村组最显眼位置,都设有“美丽约定”公示牌,上面张贴着每户的履约情况。违反约定中的一条且拒不整改的就会被纳入黑榜,同时暂缓或取消该户享受村委会自筹福利的资格,体现在公示牌上就是一张“哭脸”的标记。对积极履行“美丽约定”的村(居)民,除了公示牌上一张张“笑脸”标记的展示,还会有一定的物质奖励。
去年5月起,青村镇将“美丽约定”内容向住宅小区延伸,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美丽家园 美丽约定”的制定和执行。以青村镇人民路25弄为例,这里近期打造了特色弄堂——清风三里,同时也诞生了一份弄堂版“美丽约定”。
但是,居民区和村庄情况又有不同。青村居委书记杨银花说:“在我们居民区,有商品房小区、集资房、无证房和老公房,房龄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不等,物业也不齐全。村里的‘熟人社会’在这里并不明显,也没有像村里那样发放现金奖励的制度基础。”乍一看,“鞭子”“票子”和“面子”似乎都无从应用,又该如何将“美丽约定”推广到居民中去?
与其上门宣教不如一起玩耍
前不久,青村居委对辖区内三幢“四户一厕”居民楼开展走访。杨银花说:“这些楼里的居民,多年来上个厕所、洗个澡要里里外外开三四扇门,随着居民老龄化程度加深,生活中的不便也愈发严重。但如果要给每家安装卫浴,涉及费用等问题,也不能一帆风顺。”
这样直接而具体的基层治理难题,考验着村居治理的动员力和凝聚力。而青村居委在破题时,并未上来就“摆事实、讲道理”,经过走访,发现这里住着不少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们在与居委干部拉家常过程中,纷纷表达了渴望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愿。但忙碌的子女连每个周末回来吃顿饭都难,父母的这些小心愿就更难获得满足。
于是,居委决定趁着风和日丽的好春光,集体化身“临时子女”,带着“老宝贝们”在本市选择部分景点,来一次踏青之旅。老人们欢呼雀跃,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卫浴改造面临的一应问题迎刃而解,大家一致签字同意。
出游的第一站,青村居委选择了青浦区朱家角。“这里与青村同是古镇,但朱家角已是全国闻名的江南古镇之一。”杨银花解释选择到这里游玩的原因。她希望老人们在游玩朱家角时,切身感受到不久后清溪老街“开街”的美好前景。
而奉贤区本地“网红村”吴房,则是此次出游的第二站。走过吴房乡间大道,大家在“三治堂”前留下笑容明媚的“全家福”。
在杨银花看来,这种组织居民出游的形式,有着上门说教所无法替代的“化学反应”。此前在西街小区,一户居民家里丈夫是泥瓦匠,他们经常把工具堆放在公共楼道里,很快引起邻居们的不良效仿。这种行为当然是“美丽约定”所禁止的。但居委干涉后,这家女主人还不开心,和居委干部发生了言语冲突。而这起矛盾,也是在一次居委力邀女主人去吴房村开展居民活动时,受到大家的热烈气氛感染而消弭。女主人承诺将她家占据的公共空间清空,而居委则承诺在小区里辟出一些共享储物间,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除了组织居民出游,居委还策划了许多参与度较高的居民活动项目,如逢节日开展“全民包馄饨水饺”活动,又如居民运动会、法律法规和美丽约定的知识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增进了居委和居民间的互动与情谊,大家对遵守‘美丽约定’的自觉就提高了,不然今后也不好意思来参加活动。”她说。
停不好拖车,停得好奖车位
在居民中,居委同样找到了激励大伙践行“美丽约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又有哪些较为刚性的措施,可以深入人心,真正让大家心悦诚服,进一步遵守“美丽约定”呢?
电瓶车乱停放,是个小区治理中老生常谈的话题。即便非机动车条例出台后,依然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治理水平。在青村居民区,电瓶车应停在指定地点充电同样写在“美丽约定”中,居委也成立了一批志愿者队伍,对“美丽约定”开展执约监督。居委干部和楼组长自发带领志愿者,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巡查,将不符合约定的情况进行整改。
“居民区建设了多处公共充电区。一旦我们发现乱停车现象,志愿者会直接把车拖到公共停车棚,然后让乱停车的居民自己去找。”杨银花指出了居委对“违约者”的第一重惩戒措施。而第二重奖惩措施则是,取消该居民优先租赁公共停车位、甚至无资格获得停车位的权利。而这一点,更为切中骑车人的要害。
此外,针对外来租住人员,青村居委也一改此前许多村居通过对房东施压,简单挤压违约租客的方式。“那样治标不治本,况且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房东很久都不回来一次,所谓对他们施压,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流于形式。”杨银花认为。因此,青村居委决定将工作重心直接放在与租客的沟通上,将他们也纳入“美丽约定”的奖惩范围内。譬如前不久,一名租住在南四河边的租客,因为房东连抽水马桶都没给配齐,于是干脆把排泄物倾倒在河里,严重破坏了周边环境。而房东在电话里一句“我没钱装”,就匆匆结束了对话。但青村居委通过教育这名租客,以约定中对“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奖惩措施激励他,很快就看到他开始自觉往公厕倒马桶。
记者从青村镇平安办获悉,“美丽约定”行动在推动环境改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都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居民邻里因琐事争吵、违法搭建、侵占公共用地等不好的行为大大减少,居民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和美家庭、诚信户、甚至见义勇为先进典型等;随之,居民区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善,“美丽约定”让居民区从“面子”到“里子”有了华丽转身。
“美丽约定”正覆盖全区
记者从奉贤区获悉,目前该区正全面部署“美丽约定”工作,各居民区经过前期宣传,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制定过程,聚焦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着力破解居民区治理难题。按照“群众主体”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约定的方式,各居委引导居民代表、楼道居民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讨论。根据小区实际协商约定,将居民普遍关心的文明楼道、小区停车、文明养宠等热点问题纳入约定条款,并融入现行普遍提倡的厉行粮食节约、移风易俗等内容,体现广大居民的共同意愿。
经过前期的调研、征询意见等程序,各个小区制定形成了“美丽约定”初稿,并在表决会上进行表决,形成“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践行”的贤美风尚。随着各小区美丽约定的“出炉”,各街镇也将着力于在常态长效化执行上下功夫,并通过对两个“美丽约定”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开展诚信评优,确保将美丽约定落到实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