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编造苹果员工身份 内部价“卖”手机

诈骗80余万元被判刑

本文字数:1374

  □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王晓丹

一名自由职业者,却谎称自己是苹果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在短短两星期内疯狂敛财80余万元。他究竟是用了什么办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近日,经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庄某因合同诈骗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

低价,三批货博得信任

被害人陈先生从事手机零售行业,2020年8月底,陈先生经亲戚介绍认识了庄某,庄某自称是苹果公司的工作人员,手头有一批苹果IPAD准备低价出售,一台仅售2200元,远低于2999元的市场价。如此优惠的价格让陈先生很是心动,加之庄某是自己亲戚介绍的,所以他十分信任对方,当即就提出要订购15台IPAD。

8月25日,陈先生转了1.1万元定金,1天后便收到了货物,他急忙验货,包装良好都是正品,随后立即将2.2万元的尾款补齐。验货后的陈先生很开心,心想自己低价购买回来的正品,再以比市场价便宜的价格出售,可以赚取一部分差价。于是8月27日至29日,陈先生又分两次订货85台IPAD。由于三批货发货及时且都是正品,所以他更加信任庄某。

火爆,营造缺货假象

陈先生还沉浸在自己终于找到固定货源的喜悦中,殊不知庄某的魔爪正一步步向他逼近。庄某看陈先生订单量很大,并且非常果断,心里欢喜极了,他决定要趁对方未发觉被骗前好好捞上一笔,于是他开始营造手机销售火爆的假象。

8月29日,庄某告诉陈先生,他不仅销售苹果品牌,也销售华为品牌,现在有一批华为保时捷手机比市场价低4000元,“这批货非常畅销,很多人找我订,因为你是老客户,你不订的话,今天就要没了。”随后还发给陈先生自己伪造的订单记录。这竞争的假象一营造,陈先生动摇了,立即订购了30台华为手机。

就这样,在之后的两个星期内,被告人庄某一直用同样的套路谎称自己可以以员工内部价购得苹果、华为等数量较多的电子产品,骗取了被害人陈先生80余万元。

陈先生事后回忆说:“每次庄某都说货很紧张,再加上他的售价确实便宜,资金很快就能回收,自己便在不到2个星期的时间里订购了7次。前三批货都是正常发货而且货都是正品,这就让我完全信任他了。”

失联,真相浮出水面

从第四批货开始,庄某找借口始终不发货,到最后直接失联。着急的陈先生找到介绍他们认识的亲戚,亲戚懊恼地说自己是在打游戏时认识的庄某,认识十多年了。庄某一直自称是苹果公司的工作人员有购买渠道,因为陈先生是做手机生意的,于是好心地在二人之间搭起了桥梁,没想到却办了坏事。

陈先生和亲戚这才发现了庄某的真正面目,原来他根本不是苹果公司的工作人员,所发的货都是在门店正价购买的,之后低价卖给陈先生从而骗取对方信任,当陈先生完全信任加大订单量后,庄某便逃之夭夭。

到案后,庄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经查,2020年8月25日至8月29日,被告人庄某经王某介绍,先后三次与被害人陈先生达成口头协议,共计出售100台苹果IPAD给被害人陈先生,并均正常收款发货。之后,庄某多次在和被害人陈先生约定、履行购销电子产品的过程中,骗取被害人陈先生货款等共计人民币80余万元,后用于归还个人债务。

检察官认为,被告人庄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 编造苹果员工身份 内部价“卖”手机 2021-05-17 2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