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灯下漫笔

社工站:夯实基层民政建设的基础

本文字数:1382

  □沈  栖

民政部继2020年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于今年4月20日又印发了《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以统筹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进度,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全国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建设目标。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已成为治国理政的要义。作为事关百姓福祉、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执政基础巩固的基层民政建设工作亟待强化。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基层民政工作职能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不断增加,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但基层民政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基础性支撑没有相应增加,特别是县乡基层民政工作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顺、人员不足、经费短缺、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民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制约了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民政部部署社工站建设,无疑是旨在夯实基层民政建设的基础,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切实解决当前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打通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从各地建立社工站的经验看,确实加强了基层民政工作基础,助推了基层民政服务水平。不少街道、乡镇形成了以社工站为中心的基层民政服务格局,推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经办过程中的对象排查、家计调查、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尤为重要的是,社工站畅通了社会参与民政渠道,承接了残联、妇联和有关慈善组织委托购买的面向民政对象的服务,开展空巢、特困老年人巡访评估、生活照顾安排、家庭关系协调,对留守儿童家庭及监护人开展监护法制宣传、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隔代教育能力建设等工作。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推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倡导群众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

反观上海这座大都市,2400多万常住人口、13亿平方米城市建筑总量、215个街道乡镇、1.3万个住宅小区。基层民政建设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日前,市民政局首次表彰了10位“上海最美社区工作者”,各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紧锣密鼓,进展顺利。如闵行区委、区政府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构、丰富工作内容,不断提升社工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回眸18年的艰辛历程,闵行区相继出资3亿多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专业社工发展到256名,促进会会员发展为近300家,社工站实绩斐然,择大端者,如:社工进驻拘留所,民警和社工刚柔相济,体现了威严下的和谐;驻校社工拓展了学校教学、教育的空间;禁毒社工不仅是教育者、引导者、沟通者,还是社会资源的协调者,使那些对象“在混沌中给予力量,在迷茫时指明方向”;精准矫正,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犯罪原因、性格特征以及家庭情况,实施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使之顺利度过矫正期,重新回归社会;对“失独”家庭,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保持“热线联络”;“白玉兰”社工在信访、妇联方面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权益等等。

倘若将城市喻为“有机生命体”,那么,社区就是神经末梢,能精准捕捉、感知最深刻多元的城市之变。在基层民政建设中,社工及其社工站乃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社工站:夯实基层民政建设的基础 2021-05-25 2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