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老法今说

小得盈满,万难之中的大智慧

本文字数:2291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时值小满,一场劈头盖脑的短时暴雨下过后,顿时增添了清爽和凉意。

“小满”这个词源自节气,“小满”中的“满”字原是指物的盈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作为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八个节气,它更像一年中沉潜蓄势、呼之欲出的节气。

北方小麦等夏熟作物即将成熟,刚播种的棉花正进入快速生长期;南方的水稻正好播种插秧,夏收作物也正待收获,江南娇贵的“蚕宝宝”开始结茧,行将上市。小满前后,万事万物抢着点儿争先恐后地拔节成长,但百姓人家也到了仓空粮缺的时节,正可谓:“一年的活路春打头,一年的收成夏打半”,小满时节是容不得半点疏忽的农忙关键期。

然而,这时候南方和北方温度快速升高,逐渐进入天气炎热、雨量充沛的时节,干旱、暴雨(短时强降雨)、龙卷风、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谚语里常说“小满不满”,后一个“满”字指的是雨水的一时盈缺。小满后,雨水盈缺直接关系一年的收成。这时候,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南方暖湿气流强势迎北上,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田间排渍防涝成为“头等大事”。如果冷空气势力足够强,赣、浙、闽、粤、湘等省份容易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俗称“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直接影响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也难怪古人说“一春多雨慧当铿、今岁还似防去年”。

而赶上冷空气休息的日子,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很容易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产生夏旱,田地干旱缺水,这时候南方地区“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黄河中下游地区随着温度上升,“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当温度高达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大于或等于3-4米/秒时就形成干热风,造成小麦茎叶枯萎、籽粒干瘪,严重的减产30%以上。对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在关乎收成的节骨眼上,每一次降雨,每一场高温都让人喜忧参半,算来盘算去,也不敢轻易说个“满”字。

这样的时节里,如果淹了苗、干了地、沤了麦,来了虫害,那就是青黄不接,家家断了炊。“小满之日,苦菜秀”,赶上这样的天灾,遍地生长的苦菜花,仿佛是生存的最后一根稻草,拿来凉拌、腌制了便可充饥。王磐在《野菜谱》中记载,“苦麻苔,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老辈人一讲起吃野菜、过苦日子便是泪水涟涟,苦菜花的“苦”字深藏了中国老百姓在天灾面前道不尽的悲苦和无奈。

若非到生活无以为继的最后一刻,老百姓自有生存的智慧。“小满动三车”其中之一动的就是水车。小时候,随爸妈下放在农村,每到这个时候,大人们便架起高高的水车,蒙住双眼的水牛一圈圈转动水车由低处往高处车水,太阳底下的我们总忍不住仰起脖子,眼巴巴地看着一条条的水柱被阳光照得恍眼睛。那种稀罕劲不亚于现在的孩子看摩天轮。

在更为偏僻的地方或在窄狭的田埂上,时不时还会看到顶着炎炎烈日,双脚一上一下交替踏车提水的人、从远处一次次肩挑手提担水灌溉的人,只要禾苗能有水喝老百姓从来不惜流下一身汗水。长大后,才知道南方的水车是龙骨水车,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古老工具,大约东汉就已经出现。而在北方,水车制造借鉴了南方的制作经验,酷似巨大的车轮,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水斗舀满河水后,可提升20米左右,它被老百姓称为“天车”,似乎灌溉这么天大的事唯有此天工之物方可担当完成。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兰州,清末时已有水车157轮,到1952年达252轮,是号称“水车之城”的叙利亚哈马市水车数量最多时的8倍,成了当时世界上真正的“水车之都”。黄河两岸更是水车林立,总灌溉面积可达10万亩。如今,水利设施日趋完善,但乡间小路上那些“吱吱呀呀”转动的水车,依旧会唤起我们对乡村的回忆。它们像古老的长者,见证了老百姓与自然斗争的沧桑历史。

事实上,面对气象灾害,无论是制作水车、还是修建水利设施,老百姓都是想尽一切法子早打算、巧安排,甩开了膀子干,竭尽一身的干劲和智慧去求个小得盈满。这和曾国藩的名言“盖求阙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其实是一个道理。对每一个耕作者而言,庙堂便是广袤的田野,不祈求迎来仓满粮足的丰收年,只求竭尽全力,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即便在夏收夏种里,天遂人愿,人们尝着第一口新麦,话也只说到七分,只道“秋收还没来,这还只能算个小满呢”!小得盈满就是把话留给未来,告诫自己一年的收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得盈满,是万难之中的大智慧,是拼搏中的淡定从容,是风雨淬炼后的欢喜心。

一年年在田野里与天斗、与地斗的庄稼人,是自然历练成就的勇士,为一年的收成,他们日晒雨淋,穷其生命,但又似乎更懂得顺应天时,对丰收的盈满有着更为宽厚朴实的理解,在小满这样关键的农时只求小得盈满便充满欢喜和感恩,这样的情感代代相传,厚植于心。

谁又能说,那歌声陪伴着、奔波在城里的快递哥不正是拥有这样一份自在欢喜?谁又能说,高考中小得盈满的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路上不会有更让人惊喜的未来?

诗词中的小满

《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唐】元稹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五绝·小满》

【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晨征》

【宋】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遣兴》

【宋】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综合整理自三联生活周刊、百度百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8 小得盈满,万难之中的大智慧 2021-05-26 2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