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全方位构建超大城市未保制度体系

上海今发布全国首个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地方标准

本文字数:1340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今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未保法”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方面构建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对此,上海也调整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协调机制,着力强化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保障。昨天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上海已启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同时于今日发布全国首个关于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方面的地方标准、试行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以及时将保护力量覆盖到需要帮助的孩子。此外,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睡眠和文体活动多有不足等未保工作新课题,市民政局表示将会同各相关部门,结合超大型城市发展的特点规律,回应社会关切。

新修订“未保法”在“政府保护”方面,明确了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兜底责任。发布会指出,上海已明确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作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协调机制,由23个部门组成,对未成年人的“六大保护”突出统筹指导、议事协调、监督执行、保障落实等职能。“市未保委”下设办公室,调整设置在市民政局。

发布会明确,今天上海将发布《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引》,这也是全国首个关于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方面的地方标准,以便科学精准评估未成年人家庭监护能力,有关部门和机构可参考评估结果,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公正、公平、合理的帮扶举措。同时根据“未保法”有关规定,今天本市将试行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由“12345市民热线”一号对外,及时受理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和建议。

发布会还指出,近年来市公安局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快速查找、甄别儿童相关信息;市检察院积极推动涉及未成年人的公益诉讼,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5月28日,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正式成立,全市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也将成立,实现了未成年人审判领导工作机制的全覆盖。

而在“社会保护”方面,发布会明确,经过多年努力,本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遍布全市各领域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如教育系统的校内兼职未保老师队伍、检察系统的检察官兼职法治副校长队伍、民政系统的街镇儿童督导员、居村儿童主任队伍等等。而新修订的“未保法”正式实施后,上海将纵向持续强化基层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队伍,指导各区政府按照有工作机制、有保护机构、有人员支撑、有经费保障、有工作网络、有法律工作者参与等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区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抓实抓好近年来初步形成的覆盖全市的街镇儿童督导员、居村儿童主任队伍,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事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密切关注、主动关爱,为未成年人织就密实的保护网。

上海还将汇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在本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家库、社会资源库、法务资源库、专业社工库”,从而形成四个方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去年,本市委托社会组织为本市监护缺失、监护不当的义务教育阶段困境儿童开展“爱伴童行”家庭监护能力支持项目,共服务全市273名困境儿童。今年,“爱伴童行”项目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共有326名困境儿童得到关爱服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全方位构建超大城市未保制度体系 2021-06-01 2 2021年06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