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餐饮单位分餐制做得如何?新冠疫苗接种情况怎么样?这些被写入《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中的条款落实情况,将由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条例》执法检查启动会。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好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法治保障的需要,2020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 《条例》于当年10月27日审议通过,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了做好条例颁布后的有效推动和落实工作,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衔接,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执法检查列入2021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并将于今年9月份听取和审议相关报告。
此次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据《条例》,制定完善有关配套文件、健全工作机制、推动项目落实的情况;对有关重要问题开展集中检查,主要包括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情况、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分餐制情况、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培训、应急物资及定点医疗机构储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经费保障、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等。
在常委会统一领导下,教科文卫委将会同相关委员会,共同开展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还将充分发挥区人大密切联系基层的优势,积极开展市区人大上下联动,提升执法检查的质效。同时,充分发挥有关非驻会委员工作室的智库作用,围绕执法检查重点,开展前期调研和实施评估工作,提出对策意见,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同时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面收集和反映基层意见。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全市已建立15个区级应急指挥中心,14个区级应急指挥系统,并逐步纳入“一网统管”。各区均建立卫生、公安、环保、应急等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全市已组建29支区级传染病应急队伍、37支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队、24支专项应急队伍、1支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1支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建立集约高效的公共卫生物资保障储备体系,各级医疗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已达到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本市将建设“传染病监测预警、病原检测和应急救治”三张网络。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的市疾控中心新址,今年6月底前有望完成桩基工程建设。疾控机构专业技术特种车辆及单兵装备配置有序更新。实验室检测能力显著增强,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参数1700项,列全国省级疾控中心第一,各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参数均已达标。疫苗接种有序推进,今年4月份阶段性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122家发热门诊、24发热哨点诊室、68家传染病综合监测哨点发挥“监测哨”作用。制定本市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中心标准,全市设置后备定点医院22家,储备救治床位8000张以上,并已布局23处具备快速转化为临时性医疗设施的区域大型公共设施。远郊地区传染病院前急救转运力量持续提升,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均在12分钟以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