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学会宽容

本文字数:1544

  □刘金祥

宽容的本义是说房舍“度量宽绰,大而有容”。后来引申譬喻为人的度量。谛究其实,宽容之于人,不仅是一种度量,更是一种智慧。人的这种度量或智慧,并非先天生而有之,大多是后天学而悟得,所以我以为,宽容是一门人人必修的学问。

在人的身上所体现的宽容,就是通常所说的度量,是一种可以让人感觉得到的平和的心态、温良的气度、博大的胸襟。这种心态、气度、胸襟的本质表现是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文学家美名其叫“大度雅量”。有此大度雅量的人,往往能忍辱负重,终将利己利人。相反,心胸狭窄的人,往往会睚眦必报,终会害己害人。可见,宽容之于人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很有必要深化对宽容的理性认识。宽容是人类及其自由个性得共存的天然律法。其作为一种信念,与平等自由有着深刻的必然联系。人世间需要宽容,若无宽容,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就容易变得狭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就难以得到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意味着每个人生存机会的均等分享。人类社会需要宽容,就像自然界的万物需要阳光那样,无私的阳光普照,让所有受光物都焕发出生机和灵气。这才是真正的宽容。人类社会只有在彼此宽容的氛围中,人们才可以分辨真伪高下,权衡利弊得失。

提倡宽容,当然不是倡导无原则的谦让或迁就,更不是鼓吹丧失主见的敷衍或搪塞。宽容不是宣称所有的意见都对,而是允许所有的意见都可以存在。因为它深深地懂得,倘若没有对那些一时令人难以接受的见解怀有仁慈的胸怀,真知灼见也许会遭到令人遗憾的扼杀。真正的宽容婉若一架衡量器,它不会在真理的客栈里陶醉,也不会在谬误的迷宫中灰心。它善于在不同的意见里找到有害的漏洞,也善于在它不同意的观点中找到有益的因素。宽容关系到共同生存的信念,在各种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中,它会理智地作出自己的选择。无论作何种选择,它都不会放弃自身。它义无反顾地所放弃的是自身的狭隘和迷误,是主体上附着的累赘和套着的枷锁。它会与时俱进,在时尚公认为至高的价值观上和他人合为一体,从中得到力量并给他人以力量。当然宽容也知道,在共同生存的世界中,绝对没有完全彻底的同一,正是因为有此高见,显著的差异和特殊的个性才会得以共同存在。有共同存在的基础,才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人类社会正是在平等的竞争中,激发学术的争鸣,引导思维的创新,推动思想的解放,促进物类的昌明,增强社会的和谐。那些开始被认为是“谬误”的东西,最终闪射出真理的光辉,不正是宽容的恩泽吗?

宽容,能使人博大恢宏,能使人广识精诚,能使人深沉豁达,能使人高瞻远眺。扩张人的胸怀、开阔人的视野,所需要的正是宽容。褊狭、气短、浮躁、拘囿、窄知、粗伪等等,都是缺乏气派的表征。一个人,尤其是身居领导职位的人,如果没有宽容,就不会有气派,也不会有风度。要知道,宽以待人,正确对待别人说错话、做错事是何等的高尚。人生难免有错,总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如果有人为别人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错事而耿耿于怀大动肝火,这种人根本不配宽容的称号。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故步自封自以为自己一贯正确是多么的猥亵。假如有人持有这种外在张狂的自尊而丝毫不懂得反省自己的无知或失算,这种人就不会对其他有意义的事物、对象、建议和观点发生兴趣。人的自我封闭正是源于误以为自己一贯正确,缺乏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宽容,以致成为思想开放的最大障碍。少数人的自以为是充其量咎由自取,而多数人的盲目胡来必然会引发社会灾难。这种情形亟须引起关注。由此观之,在人身上所体现的宽容,其实是一种智慧。悟出此中奥妙的人,会拥有一双慧眼,凭借这双慧眼,可以不断发现世界的丰富和他人的高尚;会拥有一副聪耳,凭借这副聪耳,不必刻意苛求,各种智慧的声音都会自动地从八极汇来,抵达心灵的深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学会宽容 2021-06-07 2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