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金勇
法治报通讯员 张峥华
今年3月15日,闵行区调解中心收到智慧调解平台委托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调解。王某称,许某因位于闵行区某小区车位、小区内马路维修等先后从王某处购买黄沙、水泥、防水等建材。双方结算尚欠货款6375元,王某多次催讨无果,便就此事在诉调平台上提起了诉讼申请。
调解员疏导双方情绪,成功扭转僵局,化解了纠纷。
【调解过程】
3月17日下午,王某早早来到闵行区调解中心大厅等候,但是此时接到了许某的电话,告知当日的调解委托其父亲来参加。得知许某不愿意前来,王某当场特别生气,觉得被告没有诚信,都说好的事情,还要出尔反尔,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不要调解了,直接诉讼吧。调解员考虑到王某已经在现场了,马上和许某取得联系,不厌其烦地劝说,最后许某表示马上来调解中心。
半小时后许某急匆匆地赶到。双方在调解室刚坐了下来,没开始聊几句,许某便拍桌子站起来,觉得王某废话太多,自己已经带着诚意来解决了,王某还唠唠叨叨,于是许某径直走向调解室门口,一边走一边说:“不调了,让他去起诉好了,这种人没什么和他好说的,我奉陪。”
许某向调解员提出要求终止此次调解,调解员立马叫住了许某,耐心劝说平复他的情绪,“既然已经到调解中心,那就要有诚意来解决纠纷,希望双方能够心平气和协商解决。”如果双方能达成调解协议,既节约了走诉讼时间,又节省诉讼费,这样的机会希望双方不要轻易放弃。同时,调解员了解到许某当日中午喝了点酒,担心在调解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所以之前委托其父亲来参加调解,目的也是想解决此纠纷。调解员严肃批评了许某,调解是提前预约好的,明明知道要调解,就不应该喝酒。许某表示自己的确有错在先,并表示一定会尊重对方把纠纷处理好。
在调解员的安抚下,双方再次坐下来协商。王某要求许某一次性归还所欠货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许某表示本来年后就准备付的,谁知道王某大年初五一早上就打电话,让其付钱。初五是财神日,又是大清早讨债,觉得晦气,所以才一直不付钱。王某当场就否认没有这回事,说许某是无赖,就是找各种理由不想付钱。随后,双方又开始发生争执,调解员看情形不对,立刻终止了双方的争论。
根据王某的诉求,不仅主张货款金额,还主张了利息。但许某不同意支付利息,并表示,“如果王某能接受,当场将货款金额一次性支付。”王某同意了对方的要求。然而许某又表示,由于之前王某跑到小区物业去闹事,希望王某收到货款后,消除其在小区造成的不良影响。王某也爽快地答应拿到钱后,当场撤诉,并当天就到小区物业去申明许某的货款已经全额支付。最终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了协议,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及撤诉申请书,并当场一次性履行到位。
【案例点评】
本次纠纷中,经过调解员不懈的努力,疏导双方的情绪,几次将局面扭转过来。其实在很多时候,沟通的方式事关重要,本次纠纷中的两位当事人,一坐下来,就要提起之前不愉快的事,关注点一直被转移,虽然在沟通,但没有实效,造成矛盾恶化。调解员的介入,采取多种方式,起到了调和的作用,同时掌握调解中的节奏,最终化解了双方的纠纷,并当场履行完毕,原告方也同意给被告方消除社会影响,让此起纠纷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