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司法局召开上海司法行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介绍了上海司法行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体情况及重点项目主要内容。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的部署要求,市司法局研究制定了《市司法局系统“学党史、见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坚持把实践活动贯穿到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司法行政工作的各方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以“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实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记者从会上获悉,年初上线的“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收录集成了900余份地方性法规文件、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并正式入驻“随申办”服务大厅,市民群众在手机上就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相关权威规定,截至6月9日,系统访问量已超过245万次,日均访问量达到1.8万次;上海16个区全面建立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遍及全市215个街镇6000多个村居,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免费专业的调解服务,不用打官司、伤和气也能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提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方案,在全市正式启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并发布纳入告知承诺的证明事项总目录。
据不完全统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共组织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800多场,为23万余名群众、4500余家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2200多名律师、240多名公证员、3200多位法律顾问、4800多位法治带头人、12300多位法律明白人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全市共办理“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公证事项5000余件,为600余名8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为95500多起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为610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市司法局经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发动征集、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18个重点项目。如聚焦法治惠民,本市推动一批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聚焦反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殡葬领域非法违法活动、一站式多元解纷、老年人特殊司法保护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问题,推进10个市级项目和10个区级项目;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立法项目启动,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围绕“老小旧远”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科学民主立法新模式,推动将群众关注关切纳入立法计划规划;推动一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出台,清单范围将进一步拓展,让更多的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制度优化带来的实惠;推动一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争议得到有效化解,切实加强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依法进行调解,推动行政争议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案结事了。
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的评价和需求,市司法局将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活动。届时,将在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场所和各类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现场,向社会广泛宣传告知这项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担任“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对法律服务打分并提出意见建议。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评分情况将定期反馈给相关服务主体,督促他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司法局也会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对于其中有助于改进工作的“金点子”,将虚心采纳并为相关市民颁发“特别贡献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