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以“乘客”身份下单超长途订单,再致电客服称误操作确认到达拿到退款,借着时间差的漏洞,车主这边“完单”拿到平台打来的该次订单的邮费,一犯罪团伙利用这一手法,向网约车平台“薅羊毛”达36万余元。记者昨天从闵行警方获悉,近日,闵行警方抓获一个17人犯罪团伙。目前,牟某等15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刑事拘留,马某等2人情节较轻,批评教育后放行,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今年5月31日,某网约车平台公司员工刘先生报案,称其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公司顺风车业务中有大额订单数据异常,怀疑有不法分子虚构大额订单乘车事实骗取平台费用,所涉金额约36万余元。
闵行警方接报后迅速组成专案组。经查,嫌疑人首先以“乘客”身份通过被害公司平台顺风车功能板块下单,往往会选择如广东到遵义等超长途(乘客支付费用基本在2500元左右)。之后串通好的司机会在平台上接单,到约定好的上车时间,“乘客”、司机双方确认上车。由于平台设计不合理,确认上车与确认到达按钮出现在相同位置,容易误点击,“乘客”方随即利用这一点,在短时间内点击手机确认到达,模拟一个连续点击误操作的情形。之后“乘客”会致电平台客服说明误操作的情况,要求退款。由于平台退给乘客的退款和打给司机的费用是两个资金通道相互独立,且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所以乘客在收到退款之后,司机也会在10分钟内收到平台打过来的该次订单的油费,也就是本案中的实际损失。被害公司发现上述情况后,联系相关司机,但都遭到拉黑或失联。
专案组明确了虚构大额订单下单骗取平台费用的涉案人员17名。其中多人之间存在频繁的资金往来,推测存在部分人员最早发现系统缺陷,传授恶意刷单方法的情况。其中,以牟某为首的5人,存在大量资金归集到他们账户的情况,怀疑系结伙作案。何某等9人存在部分资金归集情况,推测为个人作案。幸某等3人拥有部分走账专用账号,自己获利较小,怀疑系提供资金账号供他人使用。
6月9日至14日,闵行警方在上海、贵州、江苏等七省八地陆续抓捕牟某等17名嫌疑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