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我当时只有21岁,我毫不犹豫签字参加了起义。” “我入党快70年了,还要继续发挥党员作用,继续听党话跟党走。” “机长广播时我说:祝你们早日凯旋,我一定来接你们回家。”近日,东航集团总部“东航之家”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一场生动的“党课”正在进行。
曾参加过“两航起义”的原中国民航总局局长胡逸洲、曾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杨根思连”老战士刘石安、曾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原东航总飞行师纪人胜、逆行武汉战“疫”的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陈尔真……都来到了现场。
此外,记者在现场看到,原东航副总经理、东航开展飞机结构大修的领路人徐民筑,浦东国际机场开航首航机长赵士鑫等东航老一辈党员也应邀分享。
在一个又一个跨越历史的故事中,从老党员的入党初心到青年党员的新时代使命,白发苍苍的老党员与年轻党员一起共话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凝聚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共同庆祝建党100周年。
红色信仰:“三个不相信”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71年前,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坚定信念,志愿军战士们谱写出一曲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曾经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刘石安老人已经90岁高龄,是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
“我在抗美援朝战场参加了大大小小30多场战役,很多战友都不幸牺牲了。我很幸运,今天还能站在这里跟大家话党史。”当天活动现场,近70年党龄的刘石安老人讲起话来依然中气十足。接受采访时,刘老回忆起这段战与火的考验。
“杨根思是我的战友,我们连队是新四军的老部队。长津湖下碣隅里外围的战斗中,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抱起炸药包,冲向敌人,打退了进攻,壮烈牺牲。他是志愿军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他牺牲以后,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
刘老已经与东航客舱服务部连续结对党建共建讲述党史21年,他嘴里常念叨的“抗美援朝精神”“冰雕连”“长津湖战役”“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等故事影响了无数航空人。
“我入党快70年了,还要继续发挥党员作用,继续听党话跟党走。”刘石安老人说。
自2014年起,东航连续7年保障志愿军遗骸回国专机,已护送716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英魂终归故里。
当天,曾连续6年参与志愿军遗骸回国专机保障的东航物流党员李东升也上台分享了他的故事。
李东升说,他的父辈就是军人,从小耳濡目染听到很多革命故事,对革命先烈由衷敬佩。因此,当接到这样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时,李东升内心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我看到,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小心翼翼覆盖国旗,全场肃穆庄严,哀乐低声回荡,这个瞬间令我最感动,这些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自己年轻生命的志愿军英雄们,终于能安心回家了,想到这一点,我和现场的所有同事们都感动不已。”至今,李东升仍记得交接仪式中的种种细节。
当运送烈士的包机在两架军机的护航下,往祖国的方向起飞,渐渐消失在云端,李东升说,他内心也长舒一口气。山河无恙,英雄安息。
“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不仅应该铭记先烈,更应该学习英烈们的精神,在新征程上勇于担当。”李东升说。
“两航起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9年11月9日,香港启德机场平静如常,凌晨4时30分,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向往光明的民航人驾驶着12架次飞机相继起飞,在脱离塔台的控制之后,飞机突然集体掉头呼啸着向北飞去,直到耳机中传来祖国电台里亲切的声音,这是祖国和人民在迎接他们……这便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烈火燎原,也为新中国民航事业打下基石。
这些民航前辈为何愿意放弃原本优渥的条件,毅然返回祖国?正是源于对祖国的信念,对党的信念。
“我当时只有21岁,我毫不犹豫签字参加起义。”“我们回到解放区看一看,共产党真的是不一样。”“于是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一名党员。”当天现场活动上,曾参加起义的原民航总局局长胡逸洲同志,向后辈们讲述起1949年的峥嵘岁月。胡逸洲说,看到日新月异的中国,他更深刻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
飞过64年航程的东航一直传承着“两航起义”的红色基因。
1957年1月9日,东航前身民航上海管理处飞行中队迈出第一步,用7架拼装飞机首开航线。这支队伍的第一任飞行指导员叫林雨水,“两航起义”飞行员之一。当天活动现场播放的林雨水生前采访视频中,回顾往事,他说:“我就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了。”
担任指导员期间,林雨水先后培养出100多名飞行员。
“两航起义的优秀飞行员们,把他们精湛的飞行技术,舍身忘己的精神,传递给了我们这些新中国首批飞行学员们。”曾参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原东航总飞行师纪人胜说。
“保障安全第一,时刻要把飞行安全放心上。”“飞行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和责任。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起飞,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次落地,平平安安做好每一次飞行,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当天的活动现场,胡逸洲与纪人胜共同为年轻的新机长佩戴机长肩章,并寄语。
年轻机长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和机长,初心不变,责任在肩。“我们一定会知敬畏懂感恩,矢志不渝守护好飞行安全。”
战“疫”约定:“我一定来接你们回家!”
初心不变,责任在肩。
正是这八个字,让两名共产党员在疫情期间毫不犹豫选择“逆行”,并有了交集。
2020年1月28日,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带着140余名医疗队员与防疫物资准备出发前往武汉。“当时,由于防疫物资较多,原定的飞机不够装,东航工作人员反应迅速,立即帮我们调换了大飞机。”活动现场,陈尔真回忆。
东航机长刘明甫就是当天下午3点15分临时接到飞行任务的。电话里,身为党员的他连说了三句:“可以,可以,我可以。”
“当时我跟乘务长说,我要见一见医疗队员,表达感谢和敬意。”活动现场,刘明甫讲述了这段执飞经历,回忆希望当面对医疗队员表达敬意的心境时,仍难掩激动。“我当时流了泪。”“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飞机上,两名“逆行”的党员互相拥抱,并许下了一个庄严的约定。当天的机长广播中,刘明甫说:“敬爱的白衣战士,你们即将奔赴最危险的‘抗疫前线’。请你们保重自己,祝你们早日凯旋,我一定来接你们回家。”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一路直飞的航行中,几乎所有的航空管制员都说了同样的话:东航MU800,我们向飞机上所有医务人员致敬,祝他们早日凯旋。
55天后,他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医疗队抗疫凯旋,机长如约来接他们回家。在返沪包机的登机口,两个大男人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因此,当天现场,当刘明甫和陈尔真又一次拥抱时,现场掌声如雷,有人悄悄拭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