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网友发来二维码求扫码点赞,不想自己的手机因此中毒,隐私照片全盘被“偷”,心生害怕的女孩于是陷入一次又一次的敲诈,直到22万元存款全部被榨干……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金某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去年11月初,市民小王在微信上收到刚认识没几天的网友“小虫”发来的二维码。“小虫”称这只是一个直播软件,希望小王下载后能帮忙点赞。小王扫码后并没有发现下载的软件,就没有在意。几天后,“小虫”又发来消息,称在小王手机里植入了木马病毒,随后还发送了她手机相册里的照片证明。害怕的小王不得已只能转给“小虫”5万元让他删除照片。但麻烦并没有就此结束,“小虫”就像一个贪婪的无底洞,不断用手机里的其它隐私数据勒索小王。一次又一次的敲诈让小王花完了所有积蓄,可“小虫”甚至还让她去贷款。最终,被敲诈了22万余元的小王选择了报警。
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发现,小王手机所中的木马病毒源码中藏着一段域名,通过该域名,警方锁定了持有者金某,案件随后移送至上海徐汇检察院。金某到案后交代,也就是在去年11月,失业在家的他上网时,偶然看到一种能够获取手机通讯录的APP源码。计算机专业出身、并有着多年从事计算机行业经验的金某,便想到通过在自己开设的网店上,售卖自己编辑后的APP源码和使用教程来赚钱。经过金某的编辑,这类APP的前端源码可以获取他人手机通讯录、相册照片、短信、定位等隐私数据,并能将它们传输至指定的域名或IP地址上。之后金某再把后台源码上传到服务器里,修改下配置文件,就能搭建好可以查看这些数据的服务器后台。
去年11月上旬,有个叫阿池的人通过网店找上了金某,让他编译一种可以窃取手机隐私数据的APP。阿池先后让金某编译打包了5套前端和后台,每次等测试数据正常后,就会把钱转给金某。经审计,金某共非法获利3.6万元,而这些金某为阿池编写的APP,正是带给小王梦魇的木马病毒。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