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共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几大重点领域。还有一批一体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预计到今年10月底,可形成示范区第二个完整建设年35项左右的制度创新成果。
在公共服务领域,上半年示范区推出了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机制。“一卡通”覆盖了215万示范区常住居民,可以实现示范区内图书馆通借通还、旅游景点入园优惠、跨省公交刷卡乘车等,增强了两区一县居民对一体化的感受度。
目前,示范区已形成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针对示范区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的痛点,在两区一县同步启用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三地所有权限内民生事项全部入驻。其中,青浦区1173项,吴江区1398项,嘉善县1306项已接入通办事项。
在区域医疗方面,江浙两省及青吴嘉三地医保部门,“区域就医免备案、电子凭证一码通、经办服务一站式、网上医保在线付、异地审核协同化”,目前示范区已经实现示范区内异地结算免备案、“互联网医院”医保异地结算以及跨省异地医保基金联审互查。目前,互联网医院异地在线结算,跨省统一经办服务清单以及全方位异地监管等均已开展长三角面上试点。
同时,示范区还推出了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查询、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等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可以在示范区内异地办理。今年1月份,示范区苏州吴江区发出了跨省不动产登记第一本证,下一步将指导三个地方尽快制定进一步实施方案,加大对三地不动产登记服务内容和办事流程的宣传推介力度。
接下来示范区将率先实现商品房预售、抵押涉及的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不动产抵押登记三个事项的“跨省通办”。示范区将努力将示范区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打造成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样本,争取在年底前推广到长三角全域,让改革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在生态环保领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今年上半年也有重要制度性创新成果。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印发了“一河三湖”等主要水体的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跟踪评估制度。这一制度首次针对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等跨界水体及其周边重点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统一建立精细化管控机制,破解上下游、左右岸跨界协同管控等难点,进一步改善示范区水生态品质、增强污染物防治水平,为提升示范区流域一体化治理水平、夯实生态优势转化的生态基底提供制度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