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法治社会

同租室友争执中被捅伤 无力康复治疗面临致残风险

“司法救助让我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本文字数:1230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想到能继续接受治疗,以后不会残疾,感觉走路遇上红灯都是开心的。晚上睡不着,想了很多事,有病在家的老母亲,我以后的生活规划……都跟这次雪中送炭息息相关……”近日,一封感谢信寄到了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落款人是小王。

小王家住东北偏僻农村,母亲身患重病,为了还债他只身一人来沪打工做厨师,与几个陌生人在酒店内合租了一个房间,因为一次争执,他被室友意外捅伤。室友无力赔偿,小王花光积蓄后眼看不能及时完成后续康复治疗,面临致残风险,检察机关及时出手帮助其申请了司法救助。

因关窗争执被室友捅伤对方无力赔偿

今年3月11日17时30分许,21岁同租室友邓某与小王因关窗事宜发生口角,脾气火爆的邓某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就朝小王捅去,顷刻间小王头面部、手臂,地上都是血。

经其他室友报警,邓某当场被抓,小王被及时送医救治,但其右上臂桡神经损伤构成轻伤二级,鼻出血、体表创及瘢痕分别构成轻微伤。小王右手臂桡神经断裂,不仅活动受限,还需要神经移植修复术等治疗,这对于家境贫困的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邓某本身居无定所,也无固定职业或收入,无力赔偿被害人。为了不贻误手术时机、避免远期功能障碍,小王不得已自己先行支付了3万余元手术费。

5月13日,邓某涉嫌故意伤害罪的案子移送至静安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金霞审阅了全案卷宗,了解了小王的伤势情况、家庭状况、治疗进展等,多次与邓某及其家属沟通。身陷囹圄的邓某虽认罪认罚,但对向小王作出经济赔偿有心无力,邓某父亲也一口回绝了代为赔偿的询问。

根据静安检察院新出台的《业务部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工作办法》规定,金霞及时将线索移送院第六检察部。第六检察部收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启动初审工作,并及时联系小王,向他传递了司法救助的相关信息。5月27日,小王向静安检察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让其感受“城市温度”

案子到了检察官宋宪琳手上,她询问了小王的伤势、家庭经济状况等,并收集了证据材料。得知小王在沪举目无亲,手连筷子都拿不住,吃住也成问题,且如果错过当前黄金康复期可能会致其右臂终身残疾,宋宪琳决定急事快办,并获得各级领导支持。经审查符合条件后,静安检察院于5月31日正式受理此案,6月1日作出给予小王司法救助金人民币1.5万元的决定。

第二天,当宋宪琳告知小王可以安心进行康复治疗时,淳朴的小伙子哽咽了:“能在黄金期康复,就不用终身残疾了。这让我扫除了悲观情绪,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宋老师的及时来电,快速处理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细心、热情和善良,静安检察院的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小王在信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

6月11日早上钱款到账,小王就到医院挂号治疗。

与此同时,在故意伤害案审理过程中,经过检察官、法官的多方协调努力,邓某家属也终于筹集了资金向小王赔偿了3万元,取得了小王的谅解。

目前,小王的康复治疗正在进行中,对小王的精准帮扶工作也已启动。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5 “司法救助让我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2021-07-14 2 2021年07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