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上海是个深度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关系着每一个申城家庭。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本市昨日启动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工作。
检查紧扣10方面重点
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本次执法检查将围绕10方面的重点内容展开,旨在切实提高老年人的感受度和满意度。
其中包括,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法定职责落实情况。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情况。如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五大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对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老年人交通出行、就医、办事等提供便利,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等。
同时,执法检查关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情况。支持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等服务等。
本市还关注医养康养结合情况,推进家庭医生与老年人签约服务,设置老年护理床位,便利居家老年人就医、配药等。
此次执法检查还将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情况作为重点之一。
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行情况、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情况也是执法检查的内容之一。
对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执法检查将就促进和规范养老金融、康复辅具产业、智慧养老、养老社区发展等,探索加大“以房养老”“存房养老”等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力度,提高养老服务消费和支付能力,推动发展异地养老康养产业等内容进行调研。
本市还将关注养老服务扶持保障和监督管理情况。包括建立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开展机构等级评定和质量监测,监督养老服务机构财务状况和政府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查处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建立机构信用分级制度等。
除此之外,还有人民群众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
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昨天的执法检查启动会上,助力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也成为了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
市经信委表示,目前针对《条例》中有关推进无障碍信息服务的条款,出台了解决“数字鸿沟”的上海方案。上海方案主要围绕政府和企业相关应用适老化改造(针对会使用手机的老人群体)、社区为老培训(针对不会使用手机但是想学的老人群体)、数字化转型“为老服务一键通”(针对不会使用手机也不再有学习能力的老人群体)等三大方面展开。其中,为老服务一键通是通过电话机、专用终端、电视机等智能设备,通过后台服务中心人工帮助,实现老人挂号、叫车等需求线上完成。目前为老服务一键通工作方案已经成型,由市民政局、市经信委、市卫健委、市交通委、市大数据中心、市申康中心组成的工作专班已经成立,静安、普陀、虹口、长宁、松江等五个区被列为试点区。技术对接正在如期开展之中。
政府和企业相关应用适老化改造方面,本市改造方案以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市残联、市大数据中心四部门联合发文的方式印发《关于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上海市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设计规范》,提出了本市66个政府网站、47个政府移动端应用和23家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任务。
社区为老培训方面,市经信委向社会征集“信息助力员”和“数字体验官”志愿者,并充分发动企业申报,下一步拟结合市政府实事项目“百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和市委老干局组织的“乐龄G申城”活动在全市开展社区培训工作。市经信委也坦言,目前“为老服务一键通”场景对于政府托底老人采用免费发放方式。但对于非托底老人的市场化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走出一条适合场景常态化运营的市场之路。
长护险不断优化
随着上海人口预期寿命突破83岁,长护险对申城老人来说变得尤为重要。为此,上海正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机制,建立了长护险任务清单制度。市医疗保障局牵头制发《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办理流程和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初次、状态和期末等各类评估申请规则和衔接,严把“申请关”;增加评估结果公示、状态评估双向修正机制,探索评估影像留存和评估机构区域招标等,严把“评估关”;三是加强评估机构管理和定点择优遴选,建立动态进退机制;四是结合卫健部门评估标准2.0版上线,严把“标准关”,同时,卫健部门牵头建立市-区-机构三级质控体系,严把“质控关”。
2018年启动全面试点以来,2020年底,评估机构36家,护理服务机构1210家,服务失能老人42.4万人,全年支付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40.7亿元。
据悉,医保部门已制定并修订《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和养老机构护理服务规程(试行)》,明确服务范围和对象、服务时间和频次、服务流程、服务确认和护理访护、服务计划和服务机构变更、服务暂停和终止等具体规范;梳理出42项适合失能居家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项目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项目,并为每个服务项目制定了服务标准和规范。
今年1月,印发《本市老年人入住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以本市长护险定点品牌养老机构为主体,依托其在长三角开办的养老连锁机构,实现长护险待遇的延伸。经评估,有17名本市失能老人(平均年龄达91岁)可享受到长护险待遇的延伸结算。后续,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夯实长护险延伸结算试点工作专班机制,边试点边总结经验成效,分批分次、扩大机构覆盖的范围,让更多本市失能老人可在长三角享受长护险延伸结算的政策,助力本市老人异地养老。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