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辉
体检,就是运用不同仪器设备,对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人类体检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罗马人在医学上创举良多。罗马军队连年征战,为了确保兵员体质,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医疗队伍,为行将入伍的新兵进行体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1947年,美国医药协会最早提出“健康体检”的概念,并郑重其事地向国民建议:每个35岁以上的健康人,应每年拜访一次医生,做一次从头到脚的全面身体检查。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一方面,现今的体检,从设备到手段,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另一方面,体检已越来越常态化、越来越大众化了。名目繁多的体检,可以分为“被动式”与“主动式”两大类。
同是“被动式”,有三种不同情形。其一,医生要求。人们一旦感觉身体状态欠佳时,都不忘及时前往医院看医生。一番“望闻问切”后,医生的“第一建议”便是——做仪器检查,或X光、拍片、CT,或心电图、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其二,单位安排。公职人员、企业员工等,每年或隔年,由单位出资进行体检,费用有统一标准,项目可自行选定。因无需个人掏腰包,也算是一种“福利”。除极个别自认为身体健康,或者怕原本没病查出病来者之外,绝大多数人,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其三,特殊体检。新入职人员、从事餐饮业等特殊岗位工作者,往往要事前或者定期体检。这些,均属“被动式”体检。
与“被动式”不同,日常生活中,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有人觉得身体某个器官不舒适、某个部位不正常,便赶紧前往医疗机构,针对“隐患”,自己要求,进行某些项目检查。此为“主动式”体检。
前不久,因肠胃问题,住进一家三甲医院消化内科三人间病房。短短一个多星期时间,前后多位病友出院或入院。其中,既有七老八十的,也有血气方刚者。病情不尽一致,疗法大致相同,都要先做“胃镜检查”。有的患者,干脆要求顺便加上“肠镜检查”。一位年纪与我不相上下的退休干部,几乎全身检查一遍——除了“ct全腹部平扫”+“三维重建”,还有“ct头颅平扫”+“三维重建”。见我有点疑惑,他微笑着说:“赶上好时代,人命越来越宝贵啰。”言外之意,多查有益。想想也是。苦日子,度日如年。好日子,越过越甜。但凡常人,谁不希望多活几年。最好能长命百岁、寿比南山。更何况,好死不如赖活呢。正因此,“主动式”体检者,着实与日俱增。
健康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即便是一些癌症,倘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存活率,都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越高的癌症,患者被治愈的希望越大。以被称为“最善良的癌”——甲状腺癌为例,其发展缓慢,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发现,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治疗,五年生存率超过98%。健康体检,不无裨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