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闵行区率先探索设立基层“法治观测点”

看“法治观察员”如何传“民声”

本文字数:3076

首批“法治观察员”借助“法治观测点”发出自己的声音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今年4月,为更好地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切实解决法治建设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委依法治市办选定闵行区为全市唯一试点区,探索设立基层“法治观测点”和基层“法治观察员”。

记者近日从闵行区采访获悉,截至目前,闵行区委依法治区办已收到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法治问题和意见建议1032件,收到基层“法治观测点”问题和意见建议43件,重点研究推进7件,制发正式法治建议3件。闵行区首批8个“法治观测点”用“法治观察员”的声音,正向社会发出法治建设的最强音。

“合法养鸽”扰民引发刑案

家住闵行区浦锦街道的老徐父子两人都是养鸽爱好者,为了方便养鸽,父子两人在自家住宅所在楼楼顶公共区域内搭建了鸽棚,并开始养鸽。不过,麻烦来了,因在楼顶层公共区域养鸽、放置大量花盆、楼顶层私自上锁,以及鸽毛乱飞鸽粪遍地等行径,不断受到小区住户的投诉。多年来,对于相关部门的居间工作,父子两人却以“有证”为由一直不予理睬。

去年9月,因为鸽粪再次飘落到11楼住户赵某晾晒的衣物上,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爆发了肢体冲突,导致赵某多处轻伤二级、轻伤一级并轻微伤若干处,老徐也受轻伤。今年5月,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对老徐父子两人以故意伤害罪向闵行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案件的根源在于缠绕多年的社区矛盾,案件承办法官找到了浦锦司法所,希望从源头上调处双方矛盾,浦锦司法所后以审前调查作为突破口迅速介入该案。

矫正专职干部陈力坦言,为了促使一方认罪,一方谅解,所里对涉事双方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工作。“被害人赵某一方的诉求很简单,赔礼道歉、拆除鸽棚,赔偿医药费误工费等等。而对徐家而言,无非是两种结果,一是背负实刑,二是获得被害人的谅解,被社区重新接纳。”最终,在双方权衡利弊之下,徐家认罪认罚,同意限期拆除鸽棚,赵某也对赔偿金额部分作了让步,困扰社区多年的矛盾就此化解。

法律缺位  建议推动新规出台

“这是一个个案,但其实,因为信鸽养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侵犯居民相邻权、影响居民之间和谐关系的情况在社会上并不少见。”闵行区司法局法治科科长蒋晓闻告诉记者,不当的养殖行为和养殖地点为居民带来了困扰,而解决途径仅能通过调解来解决,相关部门无法强制解决,造成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耗时漫长。

考虑到这一现状,所以在案结事了之后,浦锦街道敏锐地关注到了案件背后信鸽养殖审批和管理执法等一系列问题,并依托闵行区委依法治区办在浦锦街道设立的基层“法治观测点”,率先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尽快修订完善出台新的上海信鸽养殖管理规定。

“上海关于信鸽养殖有一部《上海信鸽活动管理规定》,但是这一《规定》其实早在2017年3月1日就已废止,后来市体育局发文沿用至2021年12月,可以说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关于‘信鸽养殖’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修订。”

蒋晓闻表示,从立法上,我们希望尽快修订完善或出台新的上海信鸽养殖管理规定,对信鸽养殖行为加以约束和制约,保证信鸽养殖的程序正当、地点合适、方法适宜。

记者获悉,目前,此件区委依法治区办正会同浦锦街道开展进一步研究,拟形成立法建议报市委依法治市办。

“僵尸车”逐年增多  占用公共停车资源

借助“法治观测点”这一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市域治理,最终助推法治建设向好发展,已然成为闵行区首批“法治观察员”的使命。

就在近日,闵行区委依法治区办就收到了浦江镇上海召稼楼古镇旅游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基层“法治观测点”观察员来电来信建议,希望健全“僵尸车”治理体系,提升“僵尸车”治理能力。

在这份建议中,“法治观测员”提到,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逐步提升,“僵尸车”问题日益严重,“僵尸车”的存在不仅会占用本就紧缺的公共停车资源,影响市容市貌,“僵尸车”中的电瓶以及油箱残油等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以闵行区浦江镇为例,经城运中心测算,每年新增“僵尸车”20余辆,目前存量已达70余辆,而这个数字还会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僵尸车’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车辆本身所背负数次违章记录和高额罚金;有的车辆车主失踪或死亡,导致车辆无主无人管理;有的车辆车主碍于机动车报废成本高而不愿主动报废;还有的车辆车主利用‘僵尸车’占用车位等。”

蒋晓闻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探究“僵尸车”存在的问题,闵行区委依法治区办在近日特地走进基层,展开了一次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有的地方对于‘僵尸车’采取了临时性管理处置措施,但僵尸车长期停放,后续处置无法律依据,问题突出。”

让“烫手山芋”有人愿意接管

“我们关注到上海目前并没有针对‘僵尸车’问题的法规,关于‘僵尸车’的认定标准也是空缺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晓闻还谈到,因为“僵尸车”因停放位置不同,涉及公安、城管、交通委、街镇等不同部门单位,联动协调成本高,导致“僵尸车”俨然成为“烫手山芋”,无人愿意接管管理。

同时,现行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对私家车没有明确期限规定,也缺乏明确的执法处置主体,有的部门擅自处置往往引发行政诉讼风险。

“在具体治理实践中,车主核实难、联系难,时间成本高,另一方面集中安置又涉及到拖运费用、停车场租金、消防技防设施费用、安保人员费用等等,成本也很高。”

综合考虑这些现有的情况,区委依法治区办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一份“关于健全‘僵尸车’治理体系,提升‘僵尸车’治理能力的建议”,建议重新制定或修订上海市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将“僵尸车”纳入体系,明确“僵尸车”认定标准,明确各领域“僵尸车”治理主体。

此外,以市域治理为切入口,以街镇市域治理为重点,在街镇层面建立联动处置机制,联合城运中心、城市综合执法中队、平安办、派出所、司法所等,建立规范的“僵尸车”的治理流程,规划“僵尸车”集中临时性停放场所,加强安全保障。同时指导各村居将“僵尸车”治理纳入村规民约,规范源头治理,形成“僵尸车”长效治理机制。

相关链接

人人都是法治建设“观察员”

“法治观测点”是一个新的概念,而闵行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点位布局到制度延伸,全靠自己摸索。比如在点位布局上,闵行区专门将8个“法治观测点”做了区分,其中既有像浦锦街道丁连村民委员会这样的农村型社区点位,也有像新虹街道三湘楼宇工作站这样的虹桥商务区点位,“他们面向基层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征集涉及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就发现的这些问题,基层“法治观测点”探索建立了相应的渠道。“涉及市域治理方面的,我们向上会与市委依法治市办建立报送机制,与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实现联动,及时提供给市区领导决策参考,在本区层面法治观测发现的问题,则作为区委法治督察的重要内容,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或通过行政检察建议方式督促解决政府依法履职方面的问题。”

“在疫情爆发之初,武汉医疗系统发出了最早期的声音,我们希望在法治建设的领域,也有这样一批人,发出他们的声音,而‘法治观察员’就是这样的角色。”

蒋晓闻向记者坦言,尽管从最初制度建设上,闵行区首批“法治观察员”即由相关“法治观测点”负责人和联络员担任,但“法治观察员”并不特指这一批人,  “人民城市人民建,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法治建设的‘观察员’。”

基层“法治观测点”的试点设立,是转变法治督察方式,提升法治督察实效的一次有力探索。记者获悉,下一阶段,闵行区委依法治区办将持续深化,扩大基层“法治观测点”范围,切实解决一批法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变成制度,为闵行生态人文、创新开放的现代化主城区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3 看“法治观察员”如何传“民声” 2021-07-23 2 2021年07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