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分析——方法、图表解读与情报挖掘》
马天旗 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编辑推荐】
重点借鉴和分析了国内外主要专利分析工具中采用的较为先进的专利分析方法;
对每种专利分析方法都配置了作者收集或亲自参与的典型案例,方便理解和应用;
本书组织多位知名的专利分析专家进行审校,以借鉴专家的主流思想并保证本书的学术严谨性。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专利分析方法的发展
第二节 专利分析方法的分类
数据分析方法篇
第一章 数据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第二节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 专利集中度趋势分析
第二章 数据构成分析
第一节 技术构成分析
第二节 来源地区和/或目标地区构成分析
第三节 类型构成分析
第三章 数据排序分析
第一节 技术分支排序分析
第二节 地区排序分析
第三节 申请人排序分析
第四节 发明人排序分析
第五节 其他排序分析
第四章 数据关联分析
第一节 专利图表关联分析
第二节 专利指标组合分析
第三节 综合数据关联分析
第五章 数据聚类分析
第一节 数据挖掘与聚类分析
第二节 聚类分析的主要类型及案例
第三节 商业化专利分析工具中的聚类分析
第六章 专利引文分析
第一节 专利引文分析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专利引文分析类型
第三节 专利引文分析指标
第四节 专利引文分析典型案例
(略)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收集了国内外常用的专利分析方法,并借鉴吸收了美、日、法、英、韩等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的研究成果,还重点参考了国内外主要专利分析工具中采用的较为先进的专利分析方法,结合作者自身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际工作实践,首次对专利信息分析方法按照分析的对象、目的和深入程度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
本书设置了很多独有的专利分析方法内容,为从事专利信息分析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本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较强实用性的专利信息分析方法方面的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来自国家专利局从事专利分析的人员、专利信息咨询机构的人员、企业一线的从事研发和专利管理的人员等。
整个作者团队知识结构合理,视野和角度全面。
【编者序】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在专利文献上记载。
那么,怎么从文献中提取零散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技巧使这些信息转化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功能的竞争情报,就成了知识产权行业中一项举足轻重的研究内容。
专利信息作为一种集技术、经贸、法律等于一体的高价值信息资源,可以用于辅助决策、指导技术研发、分析市场态势、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很高的价值。专利分析是进行专利布局规划、专利挖掘指导、高价值专利筛选、评估和运营等一切专利实务工作的基础,甚至是贯穿其中,例如在企业专利布局工作中,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专利信息分析。毫不夸张地说,学好专利分析方法是每一位知识产权人的“基本功”。
鉴于此,“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作为一个确定的职业在2015年被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8年还专门组织编制了《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员能力素质指导大纲》。在大纲的编制过程中,笔者有幸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全程参与其中,对专利信息分析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多个模块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截至2020年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批复建设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制定出台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数据规范,持续拓展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渠道,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和文献服务网点达到132个,新建30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进行专利分析的主要障碍——专利信息的获取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为全方位、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实现我国专利信息服务能力的科学发展,还需要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深入、整体的思考,只有摸清造成我国专利服务机构高端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这一现象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才能发现内在的运行和发展规律,解决发展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我国专利服务机构的高端专利信息服务能力尚不能充分支持我国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需求。而造成我国专利服务机构“缺钙”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缺血”,即缺乏专利信息服务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专利信息服务既需要能够娴熟地掌握专利检索技能、专利信息分析预警方法、专利战略制定决策能力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懂技术、懂经营、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专利服务机构“缺血”的主要原因是“造血能力”不足,没有构建完备的专利信息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育体系。
而“造血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批量的“造血干细胞”——对专利信息分析和情报挖掘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并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师资队伍。“造血干细胞”的成长需要非常好的“营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