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这个拥抱 他们等了十六年

深不见底的投入!为了团圆,一切努力都值得

本文字数:3205

7月25日上午,在警方安排的认亲地点,母子相认

民警将小伟接回上海

  □见习记者  翟梦丽

无论是电影《失孤》,还是《亲爱的》,面临孩子丢失,父母从未停止寻找的脚步,其中的艰辛难以用时间来丈量。事实上,寻子的路上,不仅有父母为爱坚持,还有民警的不懈努力。他们一起,让爱回家。

5岁儿子突然失踪

王先生和妻子王女士从外地来到上海宝山务工,夫妻二人经营着一个水产铺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伟虚岁5岁,二儿子1岁不到,聪明伶俐的小伟很受欢迎。

2005年6月的一天,王先生发现外出玩耍的儿子小伟找不着了。心中慌乱的他带着儿子的照片赶忙来到了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杨行派出所报警。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长达16年的寻子之旅也就此开始。

接到报案后,宝山警方根据王先生提供的照片以及小伟的体貌特征立即展开调查,并根据走失情况,将这一案件刑事立案。16年前的上海郊区,小伟走失的情况没有公共视频可供参考,案发时间内也并未有目击证人看到究竟是谁带走了小伟。案件侦破陷入了僵局。

他们四处打探消息,听到哪儿可能有小伟出现的踪迹,就立刻前往。有一次王女士听人说自己的老家有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户人家的小男孩,样貌和小伟很相似。为了不打草惊蛇,王女士甚至扮作乞丐潜入小村庄,四处搜寻小伟的身影。可这一次的希望又扑空了。村子里的人告诉她,那户人家早就搬走了。

十多年来,宝山警方也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案件的侦破工作,一有线索就会立即重新调查取证。承办民警和王先生王女士一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次陪同他们前往外地开展调查辨认。江苏、安徽、山东……一次次充满希望的认亲之旅,最终换来的还是失望。

终于,曙光出现了。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宝山警方依托“全国公安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对被拐、失踪人员进行广泛梳理和走访。今年6月中旬,民警在走访中获得一个重要线索:小伟极有可能被一名曾在上海务工的四川籍男子拐骗至原籍抚养。民警立即围绕小伟失踪期间在沪四川籍人员开展调查,通过大量走访和海量信息分析研判,今年7月中旬,一名四川南充籍男子梁某进入了警方视线。

侦查员发现梁某曾于2000至2005年期间在上海务工,2005年,他突然回到四川老家。民警发现,他的户籍下登记有一个儿子,名叫小坤,出生于2001年5月,与失踪的小伟出生时间相近,且出生地登记为上海。当民警再把王先生提供的小伟失踪前照片与小坤现在的照片进行比对,细心的民警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民警立即奔赴四川南充,但扑了一个空,从当地警方处,民警了解到梁某因刑事犯罪现在正在监狱服刑,而小坤则在广西务工。

7月22日,民警奔赴广西找到了小坤。“您好,我是上海警方。”敲开小坤居住地的门,说明身份后,小坤立刻明白了民警的来意。

7月23日,在广西警方协助下,通过生物特征比对确认小坤就是王先生寻找了16年的儿子小伟!16年的不懈努力,16年的寻亲之旅,小伟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16年,人生大变样

从不满5岁被拐走,这16年,小伟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梁某和妻子结婚后多年没有孩子,在市场里看见小伟可爱讨喜,竟然生出了将小伟带走当作自己孩子的念头。经过前期准备,2005年6月,他伙同他人趁小伟玩耍时将其带走,并很快带回老家,和妻子对外声称这是他们在上海生育的孩子。

小伟被拐时虽小,但清楚明白自己并非梁某亲生,一直想要回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因为年纪小,也不知道去哪儿寻找,还曾两次被梁某关在屋内。被拐到四川后,小伟被梁某与前妻王某一起抚养。一开始,夫妻俩对小伟还算上心,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梁某与王某离婚,梁某再婚并生下自己的孩子,就对“抱”回来不是亲生的小伟不管不顾。小伟被送至梁某的父母处抚养。幸而,梁某的父母对小伟的真实身份不知情,对他不错。几年后,梁某因为刑事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梁某的父母相依为命的小伟,生活也没了来源,没过多久,照顾他的爷爷也去世了。因为家庭贫困,即便考上了高中,小伟仍旧只能选择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外出打工。年纪轻轻的他经四川同乡介绍,前往广东打工,随后又前往广西。事实上,他告诉民警,他也正计划着要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

比对结果出来后,民警第一时间上门把好消息告诉了王先生一家。接到民警电话后,夫妻俩匆匆赶回了家,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你们的儿子找到了!”听到这一句回复,夫妻俩哭作一团。

7月24日,在广西工作的民警连夜陪同小伟从广西赶赴上海。7月25日上午,在宝山杨行,王先生夫妇早早地就等在警方安排的认亲地点,他们带着小伟曾经的照片,盼望着多年未见的儿子小伟的归来。“烟花”来袭,他们坚定地站在风雨中,警车一停下,车上下来了一个小伙子,王先生夫妇丢掉雨伞,不顾一切冲向雨中走过来的儿子小伟,雨水伴着泪水,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现场的民警也为之动容。

团圆行动,为分割在祖国两端的至亲找到了回家的路。

比命案投入还大

由于拐卖儿童案件时间跨度大,很多案件发生在多年以前,线索很难查证落实。“经常出现排查到5个犯罪嫌疑人,结果可能4个都已经过世的情况。”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五支队政委王广向记者介绍,不仅如此,各类线索之间错综复杂,给民警的排查带来很大的困难,不仅找到证人难,想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更难。用王广的话形容,针对一起涉拐涉失踪案事件,警方的投入要远远超过对一起命案的投入。这其中专业难度之大可见一斑。这其中不仅需要先进的生物技术作为支撑,还需要民警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全国各地翻山越岭排查线索。

“那么,侦破一个这样的案件,平均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王广的回答是:深不见底。想要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事情的真相,需要民警拥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对公安机关来说,必须在摸清案事件的所有情况后,才能对涉事人员进行定性。

他同时也介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生物信息库打通,也为拐卖儿童积案的侦破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他们已经借此成功完成30个家庭的核验。有很多是年纪大的老人,想要在晚年落叶归根,找到自己的父母。其中,最大的今年已经70多岁。当警方为他找到父母时,父母都已经去世。但能和自己的兄弟姐妹重聚,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延伸阅读

上海警方:建立17个免费生物物证采集点

事实上,上海不是拐卖儿童的高发地也不是流入地,近五年来已经实现零发案,积案一直是个位数。目前,在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牵头下,全市已建立相关生物信息自愿免费采集入库机制,在16个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和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共设立17个免费的生物物证采血点,只要群众有需要,无论是不是在上海走失,都可以免费采集。

今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了以全力侦破一批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犯罪嫌疑人、全力查找历年失踪被拐儿童为目标的“团圆”行动。上海公安机关按照行动部署要求,依托全国打拐数据库,积极开展基础信息核查完善、生物数据采集比对等工作。目前已经对涉沪或者是在上海录入的信息完成排查。在100%落实后对于残缺信息也已经完成了补足。

不仅想方设法尽全力寻找历年失踪儿童,帮助失散家庭重新团圆,上海对儿童失踪、走失类求助警情高度重视。针对本市未满14周岁儿童群体走失求助的警情,上海公安于2011年建立了“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明确本市各级公安机关接报14岁以下儿童失踪警情,立即受理并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在失踪地周边开展寻找、调查取证等先期处置工作。如需发动社会力量寻找,可将儿童失踪信息发布到公安部儿童失踪紧急发布平台,平台将以儿童失踪地为中心,通过移动媒体向一定范围内群众推送,广泛收集线索,帮助尽快找回失踪儿童。

此外,上海警方主动开展警社协作让爱回家,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对救助的不明身份迷途人员、来历不明的未成年人,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想方设法明确真实身份,定期采集生物数据入库比对,并积极与反拐志愿者、反拐公益网站建立寻亲合作机制,帮助失散家庭寻找亲人、重新团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这个拥抱 他们等了十六年 2021-07-30 2 2021年07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