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毕业、入职、退休,电影《大学》通过呈现钱易、蔡峥、宋云天、严韫洲四位清华人在2018年至2020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记录了属于他们的理想之光,展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但又不仅限于清华精神,而是旨在通过对清华精神的体现来探寻更加全面的现代大学精神。
《大学》
导演:孙虹 王静 柯永权
主要人物:钱易 蔡峥 宋云天 严韫洲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日期:2021-07-09
片长:110分钟
剧情简介:
在清华园里,有四个人正站在自己人生的路口。他们之中,有刚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的第一代“00”后大学生;有即将离开象牙塔、面临艰难抉择的博士毕业生;有旅美归来入职清华、满怀“观天”理想却挑战重重的青年教师;有耄耋之年、荣休后依然坚持站立三尺讲台的老院士。影片以三年的悠悠光景,诉说了四个清华人一生的理想,以及在他们身后属于这所大学的永恒青春。
三年悠悠光景,诉说四位清华人的一生理想。被誉为“最走心纪录电影”的《大学》收获影评人、影迷好评如潮。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以校友、监制及观众三重身份讲述纪录电影《大学》,透过对影片四位拍摄对象的观照,与广大观众朋友分享“大学”背后的真义。
全清华班底的纪录电影《大学》,同样聚焦清华师生。对于普通观众观看影片的必要性,尹鸿表示影片不仅仅是拍给清华人看的,也不是要数清华有多少高楼、多么辉煌的历史,而是观照清华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人。影片集中关注的四个人物,都用日常、平常的生活选择来证明内心的理想主义。
《大学》中第一位出场的,是18岁的清华学子严韫洲。对于豪言“我想冲满分”的这个男孩,尹鸿指出,他是叙事的带入者,是以他的视点传递进入清华大学之初的忐忑、选择与所面临的新的改变。第二个人物宋云天,则是选择回到家乡从事基层工作、做“大学生村官”的博士生。第三位人物,是选择回国在清华任教的年轻教师蔡峥。第四位是在清华任教61年的钱易教授,她对自己老师的谦和、尊敬,令尹鸿敬佩不已。他表示钱易院士传承着其父钱穆先生的知识分子品格,会超越个人利益,更多地为社会、国家、民族思考。
透过上述四位人物,尹鸿坦言希望传递的:其一是人物本身的性格魅力;其二是人物身上的纯粹性所体现的理想光辉;其三是找寻他们身上体现的大学精神,让大家意识到大学并不仅仅是获得学历的地方,而是能够给人一身光芒的地方。“大学除了给了你知识与理性,最重要的是给了你使命感、给了你一束光,无论多大年龄,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飘向何方,可能这束光都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大学之大,“大”在哪儿?引用梅贻琦校长所说的“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尹鸿指出,大学也不仅要有大师,而且还有优秀的师生,恰恰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大学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真正精神。“我想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今天的大学、大学师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他们不是在想选择一个‘躺平’的人生,也不是现在经常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是在做出一个按照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去选择的东西,它就是有一种超越个体的理想,这叫‘大学’。”
“其实我们更想反映的是大学普遍意义上的精神内核,”导演柯永权在采访中说道。导演王静也是同样的想法,“不是只反映清华精神,更多的是反映大学人对于理想的追寻、对于祖国的关切和对于时代的回应。”这也正是《大学》名字的由来。
影片的英文名是The Great Learning,“是‘大学之道’的大学,”导演孙虹解释道,“虽然影片是以清华为拍摄对象,但其实我们更多地是想通过清华这样一个个例去窥探大学精神的一隅,去阐释大学精神对个体的影响。”
“我觉得无论是清华还是非清华的观众,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青葱年少时的自己,”导演孙虹说,“在拍摄这个影片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大学是理想永远年轻的地方,希望每一个离开大学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都能不忘大学时代的青春与梦想。”
(整理自《北京青年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