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老法今说

立秋:白露降 秋信至

本文字数:1173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尘。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白居易

凉风为八风之一。  《说文风十三篇下部首》:八风也,东方口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口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此起于震。

八风应节而至,即四立二至二分,风向变。按照风生于震,为四十五日一变风向,立秋,凉风至。  《淮南子·天文篇》有“西南方曰白门,生凉风。”西南八卦中为坤位,坤为土。

凉风还有一层意思,特指古代仙山。  《淮南子·墬形训》:“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

白露降

在七十二候中,立秋的第二候是“白露降”。

气温的下降水汽凝结,便成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立秋时节,白露初降,到了白露节气,“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寒蝉鸣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寒蝉为秋后之蝉。立秋之后还能听到寒蝉凄恻,但到了白露,基本上就听不到蝉鸣,即使偶尔有,也都衰弱无力,像是将死之人的哀告。

七月流火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的“火”是指火星,流,即火星的位置从中天西降。暑热渐消。

秋月白

“秋江清,秋月白。登高双眼空,独步乾坤窄。只手未曾举,黄菊已盈握。”这是一首禅诗。古人将物象归为五行,秋为金,金为白,与秋有关的物候常以白属。素、霜与白相近之意也常出现。比如,秋天的木为霜林,秋风为素风,草为白草。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也是在“枫叶荻花秋瑟瑟”之时。

秋萤报信

“一点新萤报秋信”。萤火虫生于大暑,大暑为夏末,故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迎秋之虫。

枫渐染

以前不曾留意,开始做《节气》之后,才发现,北方的立秋虽然还满是夏意,但茂密的枫树绿荫里,真的就有了红色。淡淡的,有的是一个边角,有的是半片叶子。

草木知秋

秋天的景,是以木显的。“停车坐爱枫林晚”,“无边落木萧萧下”,“江枫秋老。晓来红叶如扫”,壮阔之美。春花夏草,秋林冬雪,好像随着温度的下降,视野和胸怀都变得烟波浩淼起来。

芦荻抽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天高地阔,夕阳西下,水边的芦荻抽穗,在凄风中飘摆,勾勒一幅“悲秋图”。

芦苇茎秆直立,迎风摇曳,野趣横生,也常常用于文人写景插花。

菰米结实

菰是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秋天结实,其果实即为菰米,可烹为菰米饭。  《西京杂记》中说:“菰之有米者,长安人称之雕胡。”

李白曾有诗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北宋药物学家苏颂《本草图经》载:“(菰)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然则雕胡诸米,今皆不贯。”虽然菰米不再是美馔,但“菰米结实”却仍是典型的秋天景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7 立秋:白露降 秋信至 2021-08-04 2 2021年08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