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企业勿把“家规”当“私法”

本文字数:1130

  □李英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需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应该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因为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于企业“家规”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例一直备受关注:“请假犯难、动辄开除”“拒绝参加公司聚会被开除”“连上2次厕所被罚款”……在一些企业内部,不合法的“家规”正在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利影响。  (8月5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一些企业的任性家规、奇葩家规、出格家规频频被曝光,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涉事企业大都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劳动者是企业的管理对象,企业对劳动者有绝对的管理权、惩戒权,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完全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企业并非独立王国,法律是企业规章制度制定、成立和生效的基础,《劳动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任何企业的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不得僭越法律,不得同法律相抵触。

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内容和程序两方面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在内容方面,企业规章制度不得含有法律明令禁止或没有法律授权的内容,比如,曾赋予企业“罚款权”的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早已被废止,那么,企业就不能再在规章制度中直接设定罚款规则。  《劳动法》第九十六条对用人单位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以及强迫劳动等行为明确说“不”,不少被曝光的奇葩企规都存在直接或变相地侮辱、体罚劳动者等情节。根据劳动法,劳动者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情形的,用人单位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一些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形远算不上“严重”,却被企业“开除”,这种违反原则、过度惩戒劳动者的现象比较常见。

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的程序方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还应履行公示或告知义务。不少企业制定修改规章制度,均是一言堂,并未与工会、职工讨论协商,未听取工会或职工的建议,也未按要求公示或告知劳动者。这样的规章制度在程序上违法,在法律效力上存疑。

要规范企业的“家规”,须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发力。在事前,工会以及劳动者应积极参与企业“家规”的制定,充分行使协商权、建议权、监督权;在事中,劳动监察部门、工会等应组织律师对企业“家规”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企业改正问题;在事后,劳动仲裁机关、法院针对企业“家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应依法界定企业“家规”的违法属性,支持劳动者的诉求,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企业勿把“家规”当“私法” 2021-08-10 2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