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为什么考试
给北大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的考试赠言
第一试 甲的一生
巧合之“一场婚宴引发的连环血案”
第二试 甲的一生前传
悲情之“被嫌弃的少女郭芳的一生”
第三试 爱的春夏秋冬
宫斗之“继承者们的互撕大战”
第四试 西京风云
史诗之“跨越三十年的阴谋与爱情”
第五试 梦里不知身是客
穿越之“大理寺卿走进新时代”后记 后一课
给北大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的考试赠言
附录一 法学院情书
《北大青年》采访
附录二 法检高手如果作答“神考题”
微信网友部分解题答案摘录
【编辑推荐】
“巧合”“悲情”“宫斗”“史诗”和“穿越”——“北大神考题”又添新作。
每一个罪名都是通往社会生活的暗道,一部刑法典数百罪名,勾勒出幽暗人性的罪恶底线。
北大神考题之《车浩的刑法题》首版推出引起购买热潮。
五年后“车浩的刑法题”再度来袭。烧脑之后体悟刑法背后的法理与人情。
【作者简介】
车浩: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曾挂职任人民检察院检察厅副厅长、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著有《阶层犯罪论的构造》《刑法教义的本土形塑》等作品。
【内容简介】
《车浩的刑法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分论”考题解析》一书主要收录了五套刑法考题及十多万字的考题解析。这五套大型案例题目被网友封为“神考题”名作,分别被定位为“巧合”“悲情”“宫斗”“史诗”和“穿越”。题目设计不仅情节曲折,涵盖大量的知识点,而且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照以及对法学教育的思考。
书中,作者按照刑法案例解题框架展开分析,为每套题目附上了详尽的参考答案,以期读者以一种边看故事、边做题、边学习刑法理论的方式,熟悉掌握刑法分论的学习要点。
作者通过书中的考试赠言告诉每一个法律人,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情世故的洞悉,对时代变迁的把握也是法律之学中极其精妙、重要的一部分。
第2版在增加了新的考题和答案的同时,也更新了书中涉及的法条和引注。
【前言】
距离这本小书出版,转眼五年过去了。它很幸运,面世之后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出版社也多次重印。从2012年开始,在北京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提倡开卷考试的理念。本书中收录的考题,均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于版中,我曾经表达过自己对于考试出题的一些个人想法。几年过去,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开卷考试的路上不断探索,深感吾道不孤也。趁第二版的机会,再谈一下关于课程教学的零星感悟,不揣谫陋,与诸位教师同行交流。
本科生的刑法分论,侧重培养“找法”的能力。
本书收录的是“刑法分论”课程的考试题。对所有的法学院校来说,“刑法分论”都是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如何考试,首先取决于它如何上课。这就涉及一个教学安排中的重要问题,即划分本科生教学、硕士生教学与博士生教学的不同层次。例如,都是“刑法分论”的课程,如果同一个老师给本科生上又给研究生上,如何合理区分教学内容?窃以为,从法律人专业能力培养的不同侧重点入手,或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具体事实为小前提,由此展开三段论的分析,是法学方法论的核心。法律人的常规工作,在技术上可以简化为两个层次。首先,发现事实并寻找法律。其次,确认找到的法律是否能够涵摄所发现的事实。“目光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往返流转”,是为了思考事实是否适用于法律。总之,一个法律人的专业能力,就是处理事实与法律的关系。
以“刑法分论”课程的教学为例。对于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缺乏生活阅历又未接触过法律的本科生而言,如果说“刑法总论”的授课,重在输出体系和逻辑,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犯罪论体系的思考框架,了解本学科基本概念的内在关系,那么,“刑法分论”的授课,就重在引领学生体会经验和人性。每一个罪名都是通往社会生活的暗道,一部刑法典数百罪名,勾勒出各领域中重大利益的分布图以及幽暗人性的罪恶底线。本科生学习完“刑法分论”,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罪行以及刑法的规制手段,应当有一个全貌性、整体性的把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