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战疫,我们依然面临着“大考”

本文字数:1164

  7月20日至今,本土新冠病例在多个省市相继出现,形成了一批中高风险地区。而作为境外疫情输入的重要口岸城市,上海也未能幸免。

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强有力领导下,经过全民同心协力,本埠疫情“事不过夜”,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严控,有效“锁死”本土新增病例,遏制疫情蔓延。处惊不变,可圈可点。市委常委会将之归结为四点:市民自律、城市治理、科技抗疫、舆论引导。

直面新冠疫情,每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都有着格局和担当,唯有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即使出现“从0到1”的变化也能及时将疫情控制在早期状态。上海市民颇有自律精神,接种疫苗覆盖面大,近来12—17周岁人群接种疫苗井然有序;普遍养成定格日常防疫习惯,如按国家卫健委要求,口罩佩戴提级强化,“三重”防护种类一一落实;8月初,鉴于周边地区波及疫情,许多市民改变了出游计划,从出省游转为市郊游,等等。

目前,上海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之心,始终恪守高效防控之责,以“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为关键点、关节点,业已形成了全覆盖、多层面的防疫网络,整个社会处于安全地带、稳定态势。即便出现像松江区的一例本地确诊新增病例,也是即刻强化疫情防控全链条闭环管理,即:立即暂停松江区中心医院日常门急诊医疗服务,封闭排查、终末消毒;对病例曾因眼疾就诊的五官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最快速度全面完成院区内环境采样和终末消杀;立即将涉案的街道路段列为中风险地区,严加管理。如此这般,有效地将病毒“锁死”在萌芽状态。

“科技抗疫”是上海克“疫”制胜的重要法宝。它不仅有力地拒“疫”于国门之外,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而锐利的武器。如在浦东新区心圆西苑小区封闭期间,一些隐形的科技“高手”24小时全天候守护着小区,它们是自带AI算法、能对人形主动侦测、自动弹窗报警的智能摄像机,还有移动5G单兵、无人机、视频会商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助力小区内外一心共同战疫。

政府的现代化治理很重要的一条是政务透明,让市民充分享有知情权。防控疫情当不例外。上海自去年暴发疫情以来,以新闻发布会、各类媒体报道、主要街市宣传栏等形式,每时每刻向市民公开客观准确的信息,不断发布各项防疫举措,有效堵塞了谣言传播的渠道,以丰富多样的正能量舆论引导全市人民有板有眼地战胜疫情。

病毒依然存在,防控未有穷期。面临这场旷古未闻的“大考”,对于正在全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上海而言,亟需交出一份“高考分”的答卷,用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来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比翼发展。如何在公众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间寻求平衡,科学、动态调整防疫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民免疫”,委实考量着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智慧。

沈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 战疫,我们依然面临着“大考” 2021-08-23 2 2021年08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