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管理的人性化

本文字数:1374

  □任炽越

地铁站旁的街角处,原树着一尊雕塑,已经几十年了,估计是开发小区时建立的。雕塑是什么模样已无人想得起,只记得黑色花岗岩的基座,泛着硬冷的光。雕塑后面的一片绿化因少有人打理,有的已经枯萎,甬道上堆积着枯叶等垃圾。时有人来溜狗,狗粪满地都是,路人只好避之而行。

后来整条马路进行拓宽工程,街角雕塑被移走,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囗袋公园”。园内长廊亭阁、鲜花盛开,小径旁的石凳上常有人休憩、下棋、闲聊,时有轮椅停在草坪旁,车主坐在车上阅读。不一会,一辆婴儿车从街上缓缓推来,外婆正教着车内的孩童辩认着道边的花儿。清新的风儿轻轻掠过,让人一阵适意。

马路改造后,人行道变得窄了,“口袋公园”外侧的上街沿像一条羊肠,早晚高峰时被共享单车塞满,上下班的路人只能从公园的小径穿行而过。又过了一阵,马路上的共享单车漫延到了园内,公园绿地的一角被霸占了,管理者不断清理,但收效不大。一堆各式的共享单车,打破了公园的宁静。

某天早晨,人们发现公园里的共享单车消失了。原来管理者在公园的两头,拦起了两道蛇型栏杆,共享单车再也无法进入,还了公园一片宁静。只是来往的路人,在蛇行栏杆间穿行有些麻烦,特别是人多时,栏杆内只容一人通行,只好等对方人流通过后,这方人流再徘徊而行。有性急者想从外侧停满单车的人行道通行,但却因单车叠放间,实在无下脚之处,只好无功而返。

早晚高峰时的人流,继续在蛇型栏杆内流动,来往者一边嘟囔着,一边行走着。生活就在来往行人,这极不方便的行走中,一天一天向前而行。

那天上午,有一辆轮椅从前面过来,见公园外侧人行道停满单车,就试着想从蛇型栏杆间通过,却怎么也过不了。推轮椅者只好把坐在上面的老太太扶下轮椅,颤巍巍地把她搀扶到石凳上坐下,然后她把轮椅叠起,过了栏杆再撑开,把老太太重新扶到轮椅上坐好,推到另一头栏杆前,再重复这一连串动作。等到把老太太推出栏杆时,她擦着汗苦笑道,这栏杆拦住了共享单车,也拦住了轮椅车与婴儿车,存心不让一老一小入园游玩嘛!

有好事者见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此事,希望在城市管理上办法更多些,落实的措施更人性化些,管理的效果让行人更舒服些。管理部门的答复让好事者有些汗颜,原来在口袋公园北边设有条无障碍通道,可供轮椅车及婴儿车进出。好事者专门去查看了一下,在公园靠一小区进出甬道旁,确筑有一条无障碍通道,只是隐藏在绿荫深处的通道,站在外面的人行道上,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的。好事者就居住在附近,尚不知晓,路过的轮椅车、婴儿车呢?不可能让轮椅车、婴儿车环绕四处寻觅吧。再说园外侧狭窄的人行道大多数时间都被共享单车堵塞着,轮椅车、婴儿车即使知道北边有通道,也飞不过来呀。

好事者不甘心,再一次接通了有关部门电话,希望在无障碍通道外醒目处,设一明显指示牌,同时尽快解决公园外侧人行道的“肠梗阻”问题,让残疾人老年人婴幼儿,畅通无阻。一段日子过去了,没见指示牌出现,公园外侧人行道的堵塞,依旧如此。

前不久,一项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令百姓交口称赞,提出城市治理,要以人为本,从细微处落子,让人居环境舒心化,让街区更加宜人。不禁又想起,  “要以绣花精神管理好城市”的那句名言。那这小小的“硬”栏杆,能否也变“软”些呢?好事者每次在蛇型栏杆间穿行,感到头脑发胀时,总会冒出这个念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管理的人性化 2021-08-23 2 2021年08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