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践行训词精神 打造世界一流平安城市

11家“密逃”“剧本杀”商户停业整顿

本文字数:3257

上海警方对剧本杀密室逃脱商户开展全面走访排查 警方供图

  □法治报记者  翟梦丽

昨天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警旗并发表重要训词一周年。一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以重要训词精神为指引,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以“科技+人力”推进上海公安工作现代化,强化整体防控、主动防控、动态防控,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将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从“事后处置”向“跨前防患”转变,日前,上海警方主动摸排“剧本杀”“密室逃脱”门店,对11家存在较大隐患、短期内无法整改的商户,责令其停业整顿。

11家“剧本杀”“密室逃脱”门店停业整顿

“周末约个‘剧本杀’或者‘密室逃脱’?走一个?”近两年来,“剧本杀”或者“密室逃脱”这类沉浸式游戏受到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的青睐,成为“社交新宠”。

“剧本杀”是一种以剧本故事为核心,玩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推理解谜类互动游戏。而“密室逃脱”则为在一封闭空间内,由玩家通过合作完成解谜、探案,最终达到脱离密室这一目的的休闲娱乐游戏。在封闭场所内进行互动娱乐,这两类游戏虽然新鲜刺激,却暗藏不少安全隐患。

例如,密室空间狭小、密闭,易起火但排烟困难,灾情也难以控制。游戏环节涉及使用火柴、蜡烛等火源,用“冷烟花”烘托气氛,场景布局又多为易燃可燃物,加之密室场所通道复杂狭小,暗门较多,如果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装饰材料燃烧会释放大量有毒烟气,易造成烧伤或浓烟窒息死亡。

在上海,全市范围内相关场所有400余家,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及高校集中区域,且门店数量呈继续上升趋势。

记者随意点开一个团购类APP,搜索密室逃脱,将地址定位在徐家汇,发现仅附近就有25家门店正在经营。从经营处所看,大部分“剧本杀”“密室逃脱”开设在商住两用房内,少部分开设在别墅、公寓以及综合性商场内。从经营时间看,多为下午1时至次日凌晨2时,“剧本杀”每场一般需用时2至6小时,超长剧本可达10余小时,“密室逃脱”则一般在2小时以内,两者每场玩家为5至10人。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结合“动态隐患清零”工作,组织全市治安部门开展全面走访排查,即时整改安全隐患,同时积极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研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新业态场所安全。

治安总队治安管理处二大队副大队长顾梅妮介绍,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实景剧本需要对经营场地进行实景装修和道具布置,道具质量、装修材料以及密闭环境的安全防护等都易产生消防安全隐患。在实地检查中,民警也发现相关场所存在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或安装位置不合规、无应急照明设施、灭火器数量配置不够、疏散通道堆物或封闭等安全隐患。

对此,辖区公安机关督促场所经营者即时落实整改措施、补齐相关设备,共消除安全隐患130余处,对11家存在较大隐患、短期内无法整改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其中,长宁公安分局对辖区10余家“密室逃脱”类场所开展多轮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梳理安全隐患,逐一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同时,依托“一网统管”平台,与区政府其他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和联合检查机制,联合消防、卫健委等部门开展精准性检查。对于可能隐藏在居民区内的“密室逃脱”类场所,会同消防部门、属地街镇建立主动发现和监督机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堵住隐患漏洞。

虹口公安分局对辖区内“剧本杀”等新业态经营场所开展集中排查整治行动,逐一上门开展检查和法律告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督促场所经营者落实整改、补齐设备,共排查相关场所20余家、发现问题隐患10余条,已全部整改清零。同时,将此类新业态场所纳入派出所日常管理范畴,及时发现新开业场所,实行“一店一档”,经常“回头看”,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下一步,上海警方将继续做好“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新业态的“动态隐患清零”工作,深入商住两用楼、公寓、商场等部位加大排查力度,持续滚动排摸问题隐患。建立公安、文旅、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检查执法机制,对场所中的治安、消防、防疫等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对涉及违法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积极对接文旅、新闻出版、市场监管等部门,研商长效管理办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全市报警类警情同比下降17%

据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庄莉强介绍,今年以来,上海公安机关以“除隐患铸平安”专项行动和“动态隐患清零”工作为牵引,重大案事件隐患及时清除,现行违法犯罪打击有力,社会面掌控力显著增强。全市报警类警情同比下降17%。

“安全”是城市软环境的硬指标,上海警方构建了具有上海公安特色的主动化、动态化、精准化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滚动排查、及时消除各类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风险隐患19.6万起。前文所述的针对“密室逃脱”新业态的走访排查、责令整改正是上海警方主动跨前的一个提前。

按照“即发现、即处置”原则,动态清零隐患将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整体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向“跨前防患”转变。其间,网安总队牵头强化对网络预谋犯罪的预警打击,会同相关分局侦破此类案件5起。今年4月,浦东分局根据网安总队提供线索,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成功侦破一起预谋绑架案,在嫌疑人住所搜获了绳索、面具等准备用于作案的工具,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

此外,上海警方建立“每案自查、反查评估”机制,将电信网络诈骗、入室盗窃、亡人火灾、交通事故等案事件纳入日常监测范围,及时剖析隐患、整改消除漏洞。

例如,交警总队牵头全市交警部门推进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和交通事故“减量控大”专项行动,对典型交通事故开展逐案评查,从人、车、路、企业、时段等全维度剖析致祸成因,针对性整改交通安全隐患5200余处,4月份以来全市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36.6%。

而围绕多发易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由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开展上门入户宣传防骗防盗,今年以来已累计上门宣传350余万户、开展集中宣传6300余次,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数下降3%、破案数上升35.7%,直接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7.4亿余元。入室盗窃案件发案大幅下降,入室和入民宅盗窃案件破案率分别达到96.9%和97.8%。

近期,上海警方将组织开展“砺剑1号”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严管高压态势,重点是攻坚打击非接触类新型侵财犯罪、深化打击涉毒违法犯罪、集中打击危爆物品违法犯罪。

足不出户  政务服务指尖可办

立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上海警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公安政务服务便利度。

今年上半年,统一照片库便民措施推出后,已应用28万余次,群众办证无需重复拍照。目前,该项措施已在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开展试点应用,年底前将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全面落地。

“居住证办理一件事”已于8月9日上线,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移动端办理居住登记、居住证新办等事项,目前累计办理2.4万余件。此外,在公安机关全程网办的高频事项中,为市民开具“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56.9万余件,办理跨省户口迁移7.5万余次。

户政方面,“减免社保卡业务代办委托书”实事项目已于7月28日在全市各社区受理网点正式上线,以代办承诺替代代办委托书,避免办事群众因材料不全多次往返。“长三角地区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跨省迁移”实事项目已于8月25日落地,长三角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只需在迁入地提出落户申请即可,无需在迁出地和迁入地间来回奔波。“长三角地区新生儿入户跨省通办”实事项目正在制定方案和系统改造,将于10月底前试点,12月底前在长三角区域全面推广。

届时,长三角地区户籍居民在非户籍地申请办理新生儿入户时,可在实际居住地“一地办结”。

交通方面,个人名下小型车“新车上牌全预约”实事项目推出后,车主可通过预约平台自主选择办理网点、办事时段,新车上牌时只需出示手机预约成功界面即可按照指引完成上牌流程,有效缩短办理时间。在此基础上,6月1日又推出摩托车、单位名下小型车新车上牌全预约实事项目,同时对窗口开放、上牌数量、上牌时间等进行精细化安排,目前已受理预约申请5万余次,新车上牌的全流程办理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 11家“密逃”“剧本杀”商户停业整顿 2021-08-27 2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