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童画
当下,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向来要费足心思,而有人则利用家长的这种焦虑心理实施诈骗。今年上半年,一家幼儿教育机构负责人李某便利用部分家长的“名校心理”骗取多名家长近百万元。日前,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李某提起公诉。
想实现“择校自由”,多名家长被骗
梁女士的女儿在浦东一家校外幼儿教育机构上课。今年4月的一天,梁女士与这家机构的负责人李某闲聊时说起,现在的孩子想进好学校十分不易。哪知李某却道“自己有门路”,收取一定费用后,可以“走关系”帮助孩子进入好的小学。她还说出了几个自己可以打通关系的“名校”。
梁女士心念一动,立马想到自己的表姐、表弟和好友最近都在为孩子入学的事情发愁,于是她随后便把李某的话转述给了自己的亲友。没想到她的表姐汤女士、表弟谢先生以及好友黄女士竟都表示愿意出钱,请李某帮这个忙,并陆续通过梁女士将定金和尾款转给李某。今年4月至6月间,三人通过梁女士共转账了62万元人民币。
此外,在2020年9月至12月间,李某还以类似的理由收取了另外4名家长共36.8万元人民币。
按照李某的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后,家长们便被通知“安心等待”。但随着各个小学录取工作逐渐接近尾声,拜托李某帮忙的家长们却迟迟没有收到录取的消息。每当被问起,李某总是以“有调剂名额”“网站信息延迟”“招生办出了点问题”等理由搪塞。其间,家长们多次被告知去学校办理入学登记,但是每次到时又都被通知“临时取消”。
直到今年6月初,家长们陆续得到消息,李某去公安机关自首了。众人这才醒悟,李某之前所有的“承诺”都是无法实现的。
想堵住资金缺口,终是无奈失败
李某在浦东经营两处幼儿教育机构,但由于经营不善加上疫情原因,渐渐入不敷出,资金捉襟见肘。为了能周转资金,李某动起了歪脑筋,来来往往的家长成了她的目标。
在家长们为孩子入学、择校而发愁时,李某趁虚而入了。
李某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身份本就容易获得家长的信任,而最让家长们深信不疑的,还是她所谓的“门路”。李某有位近亲在某小学担任校长,李某便以此为“噱头”广而告之,吸引家长。然而实际上,这位校长早在李某就“走关系入学”一事开口询问时,就一口回绝了她。因此李某心知,根本无法通过“走关系、走后门”的方式将人送进心仪的小学。但为了周转资金,她还是决定铤而走险。而家长们却因为在网上确实查到了李某这位近亲担任校长的信息,从而更加确认了李某的“能耐”。李某还另外注册了一个微信号,冒充自己这位担任校长的近亲,和家长聊入学事宜。如此种种,让家长们深信不疑。
从学生家长处骗取的资金都被李某用于归还债务、支付房租等,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生意。但谎言总有维系不下去的时候,面对家长们的追问,一拖再拖的李某无计可施,同时还款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今年6月8日,李某来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案发后,并不富裕的李某父母到处借钱,东拼西凑退赔了所有被害人全部被骗钱款,本案被害人均表示谅解。
“为了维系谎言,我实在太累了。”到案后李某声泪俱下。在案件审查阶段,李某认罪认罚,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