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吴燕萍
自强青浦工作站的社工第一次见到小满是几年前,那时小满才刚满18周岁,头发金黄色,穿着时髦,左手腕部有文身。她是家中独生女, “听人家说这个能减肥,我就溜了几次。”她怯生生地回忆起往事。
原来的小满是一个心怀舞蹈梦的姑娘,可是17岁那年小满碰触了毒品,就此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叛逆的少女
沉浸“仙境”痛不欲生
小满曾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盼望她成才的爸爸、勤劳朴实的妈妈,还有慈祥的外婆,回想起童年,她的心里有满满的温暖。
小满从小就热爱舞蹈,梦想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然而高中时,她开始沉迷网游、早恋,不听父母教导,成绩一落千丈,舞蹈也不再练习了,青春期的她再也无心学习,到了高二提出退学,爸妈拗不过她,最终妥协。
辍学后,小满帮人家卖过衣服、鞋子、化妆品等,做过咖啡店营业员。
社会就像一个万花筒,虽然璀璨多姿但也危险重重。小满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过硬的技能,因从事的工作工资都偏低,所以小满频频换工作。
后来,小满在一家KTV做服务员,时常出入酒吧、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也认识了很多社会人士。
小满17岁那年,在朋友生日聚会上,她第一次接触到了毒品。小满回忆,第一次“溜冰”后很不舒服,发生呕吐,可是经过那次,她对毒品的渴求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被民警抓获,她才感觉到了害怕。
小满说,每当因吸毒沉浸在所谓的“仙境”里,她总能“看见”儿时欢快跳舞的自己,可是回到现实,想到未完成的梦想,看着镜子里因为吸食毒品而憔悴的容颜,她痛不欲生。
曾经的小满,天使一般熠熠生辉,家人都围绕着她。但是因为毒品,她变了,像一场噩梦一样,由天使变成了恶魔,由善变成了恶……
小满悔恨,恨自己不听父母的教导,轻易放弃梦想,走上吸毒的道路,可悔恨之后,又无法摆脱毒品的诱惑,她感觉美好与梦想全部被断送了。终于在一次吸毒被查处后,小满被送进了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从小被父母宠爱,娇生惯养的小满被强制隔离戒毒后,一直由母亲帮她“善后”。
母亲对外谎称小满在外地打工,始终没敢告诉小满父亲有关女儿吸毒的真相,怕他受不了。
毒品就像裹着糖衣的炮弹,让人最终一无所有。唯有远离毒品,才会还自己与家人一片宁静。
通过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生活,小满明白了许多,也长大了许多。虽然此时父母的头发已经花白,脸颊也爬满了皱纹,但是看到女儿能回家,沉寂的家里又传出了久违的欢笑声。
又跌入深渊
家人不离不弃盼回归
小满决定改过自新,在家附近的超市找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日子也算过得安稳。时间在平淡中过去,可往日的“朋友”不知通过什么方法竟然找到了小满。
起初小满有意避开这些“朋友”,但是她始终抹不开所谓的“面子”,还是和他们有所联系。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满又复吸了。
东窗事发后,小满吸毒的事还是传到了父亲的耳朵里。
得知宝贝女儿涉毒,小满的父亲气得一病不起。他恨社会上的乌合之众带女儿落入万丈深渊,他更恨自己当初没有看紧女儿,一切都依着她,以至于到了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懊悔和内疚的情绪染白了他的发梢,但懊悔已经无济于事,小满父母唯一的期望就是女儿能戒断毒瘾,过上正常的生活。
于是,在小满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他们坚持定期探望,给予小满最大的支持和信心。
在与社工沟通时,小满的父亲也意识到了在教育小满的过程中,疏于管教、放任自由以及缺乏亲情的关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而现在小满父亲正积极挽回,希望今后通过自己和妻子的亲情感化帮助小满完成戒毒康复。
小满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这些日子,社工依旧定期前往她家中。
面对社工,小满的母亲每次都是泪眼婆娑,对女儿充满思念,担心女儿受苦。社工耐心安慰,将入所帮教的情况以及所内戒毒人员的日常生活讲解给小满母亲听,舒缓她的情绪。
强制隔离戒毒其实是给了吸毒人员改变的机会,希望他们能痛改前非,重塑人生,而他们重回社会后更需要家人、社工、街镇居委等周围人的理解、关怀以及接纳。在社工看来,只要愿意改变,相信一切都为时未晚。
对于小满而言,人生就是日复一日的太阳,当夕阳西下之后还能再看到晨曦的美好;人生亦是周而复始的四季,凛冽的寒风过后还会吹来和煦的春风。
无论遇到多少悲伤、委屈与挫折,都不要选择自暴自弃。有家人和社工等着小满归来,一起努力,期待她远离毒品,重新生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