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犹如一匹“黑马”,上海财经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仅两年就在国际崭露头角——在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实力排名的“算法与复杂性”和“计算经济学”两个方向连续拿到世界前十、亚洲第一的席位。
不过2年的时间,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陆品燕在中心成立之初许下的“在中国建立一流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的愿望一步步实现。
立志建立国际一流学术中心
自读博开始,陆品燕一直怀着这样的梦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中心聚集的是一帮理想主义者,大家因为对科学与数学的热情、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对发展中国科研与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聚到一起。
正是出于这一初心与使命,陆品燕放弃优渥待遇和宽松环境,辞去任职七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职务,怀着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强烈意愿,于2016年全职加入上海财经大学,在学校“低调但有韧性的理想主义”氛围中,领衔组建成立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中心成立伊始,陆品燕就提出了要建立“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的平衡。
“我们希望成为国际理论计算机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个声音、一个学派。我们还希望国际知名研究所的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会考虑来中心工作,同时我们的博士毕业生可以在国际知名的研究所找到博士后及教职工作。”这是陆品燕提出的中心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蓝图。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他清晰地认识到,中心最坚强的后盾是华人学者,这就是“中国特色”!“我们希望华人学者来到这里访问、研究、工作的时候,不仅仅觉得这里只是另外一个类似M IT、普林斯顿这样国际一流的研究所,我们希望这里是所有华人理论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的家园,是带有民族情绪与情感寄托的家园。”
依托中心培养专业人才
2019年国际计算机学学会(ACM)杰出科学家奖得主、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银奖得主、2014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科学家奖……提起这些荣誉,陆品燕只是淡淡一笑,“我的个人成就不值一提,我们团队以及中心才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陆品燕所领导的团队是国际理论计算机领域中学术非常活跃的团体,其领衔组建的研究中心在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实力排名项目CSRankings中的算法与复杂性方向位列世界第七。陆品燕撰写的“建设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发表于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院士在当期的“主编评语”中写到,“一个财经大学两年内就冒出一个世界知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读完陆品燕教授的文章,可以感受到追求卓越的理想主义情怀有多么大的力量。”
在陆品燕这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组成的团队中,一位俄罗斯籍的青年科学家显得尤为突出。这位博士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外籍科学家,曾长期在陆品燕的指导下做科研,先后在美国微软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三年的博士后,2017年以国家青年千人身份被全职引进,加入上财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成为陆品燕团队重要成员。
陆品燕的另一个博士生张驰豪,则在博士毕业后赴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后被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全职引进为助理教授。
以团队、以中心为“招牌”,陆品燕致力于将中心打造成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开放平台,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学者和访问学者,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中心学习并提供科研指导。中心成立至今,接待访问学者100余人次,举办学术讲座120多场,暑期课程7门次,有500多人次的外校学生来中心参加短期课程、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中国学子既有实力能在全球各地的高校找到教职,又有意愿回到祖国为中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服务;既可以把我国培养的人才送出去交流,又能把外籍的人才吸引来中国工作。这些都是陆品燕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研究型人才的目标和理念。
作为一名党员,他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科学素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化人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