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云朵妈妈,早上好!”“云朵老师好!”早上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格外热闹,学生们叽叽喳喳和挚爱他们的“云朵妈妈”——校长吴蓉瑾问好。
这位同事眼中的“铁人校长”,学生心里的“云朵妈妈”,扎根基础教育27年,用真爱播种理想信念,用真爱灌溉初心力量。
昨天,中宣部授予吴蓉瑾等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
探索情感教育,播撒爱的种子
吴蓉瑾的朋友圈有每日清晨爱的学校,有每晚离开时爱的走廊,还有每位老师生日时爱的传递。
这样一位有爱的校长办起教育“爱意满满”。她常年推动情感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
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
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她还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这份“爱”甚至溢出了校园,浸润了家庭。
吴蓉瑾流动到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期间,也践行“爱的教育”。家长隽潇然爸爸对此深有感触:“吴校长不仅把爱给孩子们,也给家长们播下了爱的种子。她说,家长在家里,在爸爸妈妈的角色里要像当年初恋一样有爱,这样给孩子传递的是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未来孩子有了家庭也会是有爱和幸福的。我作为家长,在吴校长倡导的这种家庭氛围里得到了提升,我们一家四口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因为爱生如子,吴蓉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云朵妈妈”。每个学生毕业时,吴蓉瑾都会赠送一张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作为纪念,上面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除了经常与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交流,还有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会慕名找到吴蓉瑾帮忙,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尽管这些工作占据了她大量时间,但吴蓉瑾都非常乐意提供帮助,她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除了及时提供帮助,还要给予温暖的关怀,这样才能让他们学会积极面对挫折,成为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成立“小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种下红色初心
吴蓉瑾目前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
初到卢湾一中心小学工作时,吴蓉瑾是一位中队辅导员。在上课之外,她很喜欢带着孩子到处跑,哪怕只是双休日的小队活动,她都乐此不疲。有一次,吴蓉瑾带孩子们去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她发现,孩子们很开心,但就是听讲解时很不认真。对孩子们来说,开心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了,而不认真是因为讲解员说的内容他们“听不太懂”。
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小学生听进党史?带着这样的思考,2006年,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第一个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
她带领学生们一同学习党的历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磨炼演讲技巧,用儿童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把解说词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全国第一个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小学生执笔的儿童版讲解稿就这样“诞生”了。
16年来,这群“传承路上的小不点”换了一批又一批,讲解方式也从普通话讲解,拓展了沪语、英语讲解,还创新了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而陪伴着小讲解员的吴蓉瑾,却始终坚守如一,放弃了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学生们每一次的精彩绽放。如今,在吴蓉瑾的推动下,“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了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覆盖全年级,全校1330名学生均可以用普通话和英语讲解。
许多已经上了大学的小讲解员回忆这段经历都很感激:“这么多年,一大纪念馆的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吴老师的教导,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红色的种子,让我牢记红色历史、永远爱党爱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