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之际,昨天下午,上海金融法院召开金融行政案件审判情况通报暨交流座谈会,并对外通报建院以来金融行政案件审判情况及典型案例。
当前,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而金融机构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由此引发一些争议。例如,刘某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等。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的6起典型案例分别涉及金融从业人员违法行为监管处罚、金融消费中个人信息行政保护、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监管处罚、互联网金融消费投诉、应收账款质权登记和金融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等,覆盖了上海金融法院行政案件主要类型。其中部分案件分别入选全国法院十大行政案件和上海法院参考性案例、上海法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案例等,有效发挥了典型案例的规则引领作用。
据介绍,三年多来,上海金融法院积极履行审判职责,依法监督金融监管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有序运行,促进司法裁判与监管目标的有机衔接,努力营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良好法治环境。
记者获悉,截至今年8月,上海金融法院受理金融行政案件66件,审结66件。其中一审案件两件,二审案件64件。从案件类型来看,主要涉及履行法定职责和政府信息公开两大类,另有部分案件涉及行政处罚、其他金融监管措施、权利质权登记等。从涉诉行政机关分布来看,上海证监局、上海银保监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较为集中,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等监管机构在个别案件中涉诉。64件二审金融行政案件中,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案件有20件,占比31.25%。复议机关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从诉讼形成的原因来看,主要涉及不服金融行政处罚行为、投诉金融机构不当催收、要求保护个人信息等方面,诉讼形态以要求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为主要表现形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