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写给“世界动物日”

本文字数:1728

  □沈  栖

1931年,一群生态学家聚首意大利佛罗伦萨,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这一纪念日的由来有两种说法,都与意大利相关:一、源自十三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圣·弗朗西斯的倡议。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和动物们和谐相处,他践履了“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的理念;二、100多年前,有一位意大利青年实在看不下去人们对动物的不义行为,他于10月4日毅然决然地走入森林,与动物如兄弟姐妹般相处,于是就有了这一天的“世界动物日”。我国自1997年正视“世界动物日”的存在,并开始组织有关活动纪念之。

当然,人类举行“世界动物日”纪念活动,并非提倡人们如上述两位意大利人走入森林与动物和睦相处,而是旨在建立人类与动物正常的文明关系。

在偌大的地球上,人类与动物及大自然共存。相对其他的物种,人类有动手能力,有思维能力,有创造能力,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优越感和操纵性。悠悠岁月,人类在凭靠自己的能力优化自身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危及了其他物种,危及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与大自然其他物种的关系不是一种功利关系,自然界包括动物在内的种群,在人类的眼里不止是一种资源——被人类取之、用之的对象,它完全应该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精神的依恋、文化的象征、信仰的目标。

正如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重要文件《二十一世纪议程》(AGENDA21)所指出:  “尽管人类作出了很大努力,然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仍在继续,这主要是因为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过度收获、污染和不适当地引进国外的动植物。这在目前对人类发展已构成一个严重的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称: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发和破坏自然。自1970年以来,由于人类将地球的生命维持系统推向了边缘,受人类过度消费、人口增长和集约化农业的驱动,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8%。该《报告》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不仅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而且还对人类健康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动物濒临绝迹甚至遭遇灭顶之灾,责任当在人类。从不计其数的报道中,人们可以梳理出人类危害动物的两大原因:一是人类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大肆捕杀动物,诸如饕餮之徒满足食欲,飞禽走兽进入“盘中餐”;为赚钱,生意人竟向虎狼豺豹“谋皮”;打着艺术雕刻的招幌,染指象牙之类的珍稀动物。二是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对自然资源过度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受到恣意破坏和严重污染,使得动物的生态环境恶化,从动物个体说,缩短寿命;从动物的物种说,面临绝代灭迹,终成化石。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  “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我们极有必要反省对动物的不道德行为。且不说“活熊取胆”及各种方式虐待动物的暴行和不义,近年来媒体关于注水猪、注水牛等报道不绝于耳。即使肉禽肉畜是专门供人食用,人们在养殖和屠杀时也应尽量减少其痛苦,以人道方式待之。将动物纳入人与自然平等共处的世界图景,立法保护动物,待兽禽以人道,就断不致待人如兽禽。从这样的逻辑出发,这个世界才能更美好、更和谐。英国作家彼得·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写了《动物解放》一书,他认为,人类为了自己的福利而剥夺动物的天然福利,并把动物置于苦难的窘境,这是不道德的,是反自然的,最终也有害于人类自身,因为,人类与万物共处于一个统一的生物链或生命场里,共同场域的痛苦总量增加了,大到一定的程度,生命程序将会彻底崩溃,所有生命在无序中将会日趋消亡。如何缓解大自然承受的重压而使之永葆生机?作者提出了“动物解放”的理念。简而言之,  “动物解放”包括两方面:一是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恢复它们的天然福利,停止一切对动物的施虐行为,即使有的动物为了人的目的不得不死去,也应该尽量让其无痛苦地死去;二是人类要尽量少吃肉多吃素,这样就可以减少被圈养和宰杀的动物的数量,一些动物也可以重新成为大自然的成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人类应该把爱心扩大到整个大自然和全体生命。”其实,无数动物也在无时无刻向人类献爱心,人类理应虔诚地向它们致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写给“世界动物日” 2021-09-27 2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