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律师周刊

律所转型瞄准“数字化”

本文字数:3525

资料图片

  据《法治日报》报道,最近几年来,一批律师事务所积极探索数字化之路,数字化律所、云端律所等成为行业热词。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因律所对线上协同办公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加速推动了律所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数字化律所“长”什么样?律师如何通过数字化律所办公和服务群众?推进数字化律所有哪些困难需要破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为何转型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今年3月,集数字智能、远程共享办公、全员事业合伙人、无边界等概念于一身的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成立。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这是我国首家互联网概念律师事务所。

因特律所主管合伙人栾珊告诉记者,近20年来,规模化已经成为我国律所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律所的规模化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律所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写字楼高额的租金等成为律所沉重的包袱,并最终分摊至客户身上,一些当事人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无力委托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克服这一弊端,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律所酝酿开启数字化转型道路。

近期,瀛和律师机构的成员所和合作所中,数字化律所突破百家。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总部负责人孙在辰向记者道出了瀛和急于发展数字化背后的原因。

“在用户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明确将‘数字化’融入发展战略,将来客户数字化将倒逼法律服务数字化;在司法层面,互联网法院、云端法院的出现,开启了全新审判‘云模式’;在技术层面,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逐渐演变成商业‘基础设施’,商业的底层逻辑已经迭代;在律所层面,数字经济促使律所的扩张最终将通过发展数字化律所,诞生大平台、小团队的律师组织新模式进行;在政策层面,今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孙在辰看来,对律师行业而言,拥抱数字化势在必行。

在2019年盈科律师事务所成立十八周年庆典上,《盈科专业化建设白皮书》发布,标志着盈科律所由数字化之路进入数智化阶段。

盈科律所工作人员介绍说,数字化转型最大意义在于将原来不可预见及相互不透明的内容,变得可见、透明,实现管理有依据、服务有标准、风险可预警;利用数字资源提高法律检索及调研效率,帮助律师更方便、快捷、高效地处理各类法律事务;数字化律所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科学管理的精华,通过平台化、数智化、产品化、一体化的科学管理理念,能够满足客户在各个法律领域、全球范围的法律服务需求。

如何转型

互联融合赋能业务

数字化律所应该“长”啥样?是装修风格充满科技感,还是所里摆放着各种法律科技产品?

带着各种猜想,记者近日来到瀛和律师机构北京总部。走进总部律所,记者发现这里和一般的律所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询问有没有能够展示、体现数字化律所的法律产品时,瀛和律师机构数字化项目负责人王明珠指了指办公桌上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手上的手机说:  “这就是了。”

她打开电脑,点击一款数字化法律服务系统,上面包含大数据检索、运营管理系统、审批系统等多项功能,不管是律师、律所主任还是风控部门,需要的信息都能在上面找到。

记者在系统里输入某企业名称并加上多组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在“点下生成大数据报告”按键十几秒后,一份可视化大数据报告便新鲜出炉了。王明珠笑言:  “有的企业客户看到这份报告,觉得我们比企业更了解他们。”

与瀛和相比,盈科所北京总部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更有“科技感”。

一进入盈科律所北京总部正大中心24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数据可视化大屏,上面实时更新着案件量、案件类别、客户类型、签约动态等多项数据。盈科所北京总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将这块大屏看作盈科律所数智化的一个窗口,除北京外,盈科全国各地分所前台都有这样一块大屏,目的就是让各地分所不仅了解自己的情况,还能了解全国的整体情况。

除大屏外,在像银行柜台一样的客户服务中心,有包含数万本书籍的“盈科书香”法律科技产品和App,在彰显数字智能的同时也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每张桌子上摆放着“盈预约”二维码,记者尝试扫码下单功能,几分钟后智能机器人便将咖啡送到了门口。

因特律所主任肖云成认为,真正的数字化律所是指依托律所内部强大的数智化互联网工具平台,支持律师实现自由办公,包括居家办公、途中办公、度假办公,能够随时随地、24小时不受限地解决客户需求。

法和科技创始人李磊告诉记者,首先要对数字化、信息化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  “信息化是搭建于互联网尚未高速发展的时期,比如企业OA(办公自动化)、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解决的是管理协同与效率问题。

“数字化本质是数据化,即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基础上,打通整个业务流程与‘部门墙’,使数据在企业内、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流动’,并通过数据分析、互联与融合,最终实现为业务赋能。”

“所以,我认为数字化律所的定义,是基于数字化产品,建立数据流动、数据分析能力,进而实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的律所。”李磊说。

转型进展

足不出户开展业务

数字化律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手段或数字化工具的支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线上法律服务平台,助力律所通过云端办公跟进客户、办理案件、在线签约等,足不出户开展业务。

今年5月,盈科数字化律所推出律师在线平台,通过移动端轻应用、融媒体视频号以及智能律所物联网等不同的端口,实现客户与律师的一对一面对面视频咨询、电话咨询、图文咨询等;客户诉求通过AI智能按地域、细分专业领域实时轮询;同时引入人工智能“云小律”,解决对重复问题的解答,以此全力打造“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圈”。

栾珊说,一家真正的数字化律所的内网办公平台要能够为律师提供众多数智化工具。为此,因特所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定制“因特律师”版律智荟内网办公系统,力求实现律所管理和律师业务的全部工作流程一网通办。

“在这个平台,能够实现立案申请、利冲审查、协议签订、文书盖章、案件办理、费用结算、结案归档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业务合作、案件研讨、专家论证等事项的线上化、远程化、数字化、智能化。”栾珊说。

如何判断一家律所是否完成数字化转型?

在孙在辰看来,成功与否,可以从律所与律所成员的在线化、客户的在线化、营销的在线化等程度来判断,  “可以说,数字化律所既偏重在线化升级的过程,又代表着在线化的最终系统集成结果”。

未来预期

破解难题实现共赢

新兴事物的发展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律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或难题。

在李磊看来,律所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认识不足”,包括律所管理者认识不足,以及律师自身认识不足,很多人只需要律所在其开展业务过程中提供便利,并不在乎律所是否实行数字化管理。

是通过自主研发相关的技术,还是通过和第三方法律科技公司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化,是不少律所在探索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肖云成认为,对于律所而言,其主要的使命是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而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律所,为律所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还是需要借助专业法律科技公司的力量。独行快、众行远,因特律所将继续以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同各类法律科技公司的战略合作,持之以恒探索律所数字化转型之路。

实际上,每家律所的运营模式不同,无法互相套用,数字化转型需要律所根据自身情况及发展方向量身定制。

盈科所工作人员介绍,在律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处理,挖掘出盈科律所近十年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电子化数据中的有效数据;其次要保证各个环节流程的透明化、数字化,形成跨职能、跨领域、跨团队沟通协作的局面。这需要提供较多的可视化、可控化的工具,保障案源和业务及时给到律师手里,让律师乐意使用系统、习惯数字化乃至数智化带来的便捷以及市场驱动力。

据了解,美国云端律所FisherBroyles的管理和运营靠一个叫做Directlaw的云端平台软件完成。当客户“下单”时,律所通过Directlaw系统来调配律师。由于没有实体办公场所,FisherBroyles的运营成本较低,往往能够给客户提供极具性价比的法律服务。

除FisherBroyles外,国外还有许多依托数字化系统打造的数字化律所。

李磊认为,上述模式可以部分借鉴。  “我国的律所在数字化转型中,需要在运营管理、组织变革、技术加持、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整提升。线上线下、法律加科技、平台和技术,这些是数字化律所的基础设施,业务数字化后,可以将中小型律所整合到基础设施上,重塑组织形态。”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许多律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如何实现让所有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张守坤  陈磊)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周刊 B01 律所转型瞄准“数字化” 2021-09-27 2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