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加
媒体报道:近日,河北平山县一群众向县政法委书记发送短信反映问题,结果收到对方回复一个“滚”字。目前该政法委书记正在停职检查,并接受深入调查。清代官员接到老百姓的求助和反映问题时,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刘荫枢出手设计撤销门税
清康熙年间,有一位叫刘荫枢的官员,以敢于言事、提倡节俭、厉廉戒贪而闻名,康熙帝对他非常赞赏。康熙三十七年任命他做了江西赣南道员。清代道员是介于巡抚、总督与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权力也很大。
刘荫枢一贯秉承“子欲为忠臣乎?夫爱民即忠臣也”的从政理念,他到赣南上任后,不仅多次微服出访,还善于听取百姓的意见。一天,有个百姓向他反映,米市有牙税,而牙人恰恰借以勒索,甚至超过正常税额的数十倍,百姓叫苦连天。他立即下令废除了这项为害百姓的税收政策,深受百姓欢迎。
后来,又有一个百姓向刘荫枢反映赣州府一个不合理现象,即凡携物进城的人等,一律缴纳门税,否则不许进城。而设门税搜刮民脂民膏的正是这里守城的镇将。镇将负责的城防军事,不直属刘荫枢管辖。
刘荫枢接到这个反映后,尽管管起来有困难,但他决心也要为百姓解决难题。按理说,作为道员,刘荫枢也完全可以革除这项不合理的征收。但是在地方上做官,他也需要处理好与镇将的关系。刘荫枢左思右想,终于计上心头。
刘荫枢暗中派遣两个家丁化妆成平民百姓,让一人带着布匹从南门出,东门入;另一人挑着麦子从西门出,南门入,如城门收税,就用布、麦作抵押,然后回官府取税金,二人领命而去。
随后,刘荫枢设便宴招待镇将,并邀请赣州知府作陪。酒过三巡,谈兴正浓。忽然,那两个人急急忙忙来到堂前,跪在刘荫枢面前,诉说:“我们带着买来的布匹和麦子进城,却在城门口要被收税,没有钱,现在都抵押在城门口。”众人一听都很吃惊。
刘荫枢却装作很生气的样子,问是何税?二人告知是城门税,刘荫枢接着说:“进城收城门税,这是暴政啊!道员府买东西尚且如此,那么老百姓岂不更难?对不起,我不能再照顾镇帅的面子了。”说完,拂袖而起,一旁的知府也不知所措,而镇将更是惭愧而退。
第二天,镇将就下令革除了门税。刘荫枢又摆了一桌酒席,将镇将请来,刘荫枢向他拱手说道:“镇帅能够闻过即改,是百姓的福啊,我要感谢你。”
刘荫枢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彻底解决百姓反映的问题,这是为赣州百姓除了一个大害,因而得到了百姓的爱戴。看看,一个道员要想做出一个决定多么难,如果不是拐个弯来实施自己的计划,还不知要弄出啥幺蛾子来。
后人在谈及刘荫枢这一做法时,有这样一段评论:“此举惠人之政,以委屈行之,其权术尤可爱也。”意思是说,为百姓办实事,使用点权谋也是很可爱的。刘荫枢后来先后任广东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和贵州巡抚,在任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
乾隆如何处理疯子报案
乾隆三十四年三月的一天,一个自称叫李士诚的直隶冀州人,来到北京通政使司击鼓鸣冤,在衙门大堂内他报告了一桩触目惊心的杀人巨案,请求朝廷为他做主。
此事惊动了乾隆皇帝,亲自批示要查清楚。
据李士诚说,他以贩卖银鱼为生,去年四月,贩鱼到安徽泗州盱眙县,住在一个叫徐乾初的旅店中。一天,因自己雇工王贵私自将鱼低价出卖,他心中气闷,恰巧又与同店客人凃某发生了口角,一怒之下,挥拳将对方打倒。于是,凃某串通店主徐乾初,准备报复。他闻知赶紧逃出。
李士诚跑到街上,遇见曾任泗州州同的同乡裴某的侄子,便将处境如实告诉了他,姓裴的出于同乡之谊,将他护送回店,嘱令店中各人不得再欺负他。回店不久,李士诚听到有客人讲,马老坤、曹秉臣等多人到盱眙县控告裴姓,一群县官家人营兵打到裴家,将其一家七口全部杀死。李士诚闻讯,立即赶到恩人裴家门外,正听得抢家财什物的声音。这时,有人发现他在外窥视,便将他强行拉回徐家店内,反锁房门,并商议杀他灭口。他听到后,急忙跳窗逃跑,闯入山中一座古庙,躲在破鼓里才幸免于难。此后,他又在山沟中躲了九天,以树皮野菜充饥,实在支持不住了,挣扎下山,昏倒在路旁。
后来路人发现了他,用床把他抬回县城,恰巧碰见前来寻找他的大哥,两人把鱼卖掉,回到老家。回家后,他愤恨悲伤,决定进京控告,请求朝廷派人捉拿凶犯,为民伸冤。
李士诚说得有名有姓,且绘声绘色。通政使司见事关重大,不敢隐瞒,火速上奏朝廷。乾隆闻奏如此重大事件,十分恼火,朗朗乾坤,竟敢杀人越货,而且杀死七人。立即点派都察院御史一员,刑部贤能司员一员为钦差大臣,火速赶往安徽,会同两江总督彻查,务必追拿凶手归案,并严加惩处。
四月初四,钦差吴玉纶、阿扬阿离京南下,与两江总督高晋在江宁会齐,调集犯证,升堂审讯。首先当然要审问盱眙县知县黄景燮啦。黄知县到案后,惊慌惶恐,极力剖白辩解,黄说:“本县从无马老坤等人控告裴姓的事情,我的家人、兵勇也从未杀人劫财。如果真有此事,我一个小小知县,纵使有三个脑袋也不敢隐瞒包庇!”
这又是怎么回事?钦差、总督面面相觑,摸不清是知县耍赖,还是另有隐情。商议一番后,立即派人查询盱眙县有无冀州籍的裴姓人家。
经过查询,当地确实住着原任泗州州同裴澜的儿子裴廷楷。把他也传拘到江宁,裴廷楷说:“我有一个侄孙,名叫裴章,一向经商,去年五月曾对我说,他在盱眙县街头遇见冀州贩鱼客人李士诚,口中乱喊有人杀他。因为是同乡,就将他送回客店安顿。裴章去年十月已病故,我父母也回了保定原籍。我们裴家从未发生过被人抄杀的事情。如果有这样的大事,岂能隐忍不报,而让李士诚代劳?”
被告不认杀人劫财,事主也否认受害之事,看来李士诚所控全属子虚乌有。京控不实须受重罚,律令昭然,李士诚为什么敢于铤而走险?钦差、总督不得不多方查考,追根溯源,弄清原委。
当把马老坤,提审到公堂上时,他们一个个瞠目结舌,不知所问;等到弄清事由,一律摇头否认。再查原告指名的另一个叫曹秉臣,更是没有其人。只有评审徐乾初,徐供称:“去年四月,有个冀州客商李士诚住在我店,五月初二忽然狂奔出店,到午后,由裴章送回;初四又不见踪影,初八才在高家漥找到。我们看他神情恍惚,行动怪异,害怕出事受到牵连,一面派人给他家中送信,一面留意看守。五月下旬,李士诚在半夜乘其他客人酣睡,越窗而逃。我们慌了手脚,四处寻找,到六月初一,才在六十里外的罗家港找到。只见他躺在地上,胡言乱语。只好用床抬回,过了几天,他老家来人将他领走。我和李士诚无冤无仇,恳请大人明察!”
这样一说,官员们恍然大悟,原来李士诚是个疯子!此时,李士诚已由京城押解到江宁,总督请名医朱源明为他诊脉。经诊断:李士诚六脉滑大,有痰迷心经之症。再加上审问时,李滔滔不绝,供词与京无异;一经驳诘,他手舞足蹈,狂呼乱叫,摆出刑具也毫无惧色。就是一个疯子的样子。
但是为了慎重,钦差仍然命人按照李士诚的口供寻找他逃难的主要地点。结果,什么古庙、破鼓、山沟等等,一无所见,纯属虚构。
一个精神病人闯入京城,击鼓鸣冤,震动了龙廷,且弄得风风雨雨,事情不小。那么其背后是否有人教唆主使?钦差飞函请直隶总督杨廷璋就地速查,杨廷璋立即委派清河道李湖前往冀州李士诚的老家进一步调查。
经调查,李士诚母亲柏氏说:“李士诚长期在外经商,精神正常。去年六月,有人来报,说他在盱眙县得了疯病。我们放心不下,请堂侄李士达、李士增前去接回。他们到了盱眙,卖完银鱼,雇车将李士诚载回。车到黄河渡口,李士诚叫喊有人杀他,又说裴家为他全家遭难了等等。七月初七回到家中,此后,他一切如常。间或发病,但也不过自言自语,从未惹出过大事。今年三月,他不辞而别,家人到处寻找无果。原来他闯入京城胡闹,实在为疯病发作,无人主使。”再询问其他人证,众供全同,似无疑义。
经过各级官员,对所有报案涉及的人员、地点以及其中的情节,都进行了严谨细致深入的调查,结果这起由乾隆皇帝特派钦差,由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参与查办的特大“杀人案”,闹了半天,竟是一个疯病人在神志不清中编造出的假案。李士诚京控不实,按律应予严惩,但由于他确属疯癫,也只能押回原籍,终身禁锢,一场虚惊大案就此平息了。案件调查清楚了,疯子也被关回自己的家。
可是,这起突发事件的处理更是令人深思:在那个封建社会,从帝王到各路大臣,能够把一个疯子编造的假案,调查得清清楚楚,还原事实真相,可谓是费尽周折,耗费好多财力物力,有些人或许会说,真不值!但是,这不正是法治社会应有的姿态和办案该遵循的准则吗?如果连一个疯子编造的假案都能处置得如此到位,那么其他的案件和突发事件呢?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办好?
巴县县令郭志达巧妙处理突发事件
地方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当地官员是如何巧妙处置的?清代光绪年间,巴县(即今天的重庆)有一个县令叫郭志达,单从他处置突发事件,就能看出他的非凡能力。那时的县令,其实就是警察和法官一身兼了,办案审案直接就一竿子插到底。
光绪十六年(1890年),本城柴家巷富豪刘道台家,发生了打死厨工、引起全县佣工集体哄闹上访事件。这个柴家巷的刘姓巨富,名兆麟,字秉钧,其兄为遂宁乐官,其弟系顺庆学官。刘兆麟曾捐了一个贵州道台,但是长期候缺在家。刘兆麟甚是养尊处优,极其讲究官场排调,雇有厨师负责全家三餐两点。有一天夜晚,他召厨师到内厅吩咐次日菜单,并指点当日失误。厨师不服,想申辩。结果出现言语顶撞,刘兆麟当时正躺在床上吞云吐雾,闻听大怒,认为这个厨师以下犯上,顺手拿起手中烟枪打去,谁知也巧了,正中厨师头部,当时便倒地气绝身亡。
厨师的家属亲戚闻讯,当然不依,纷纷由乡间赶来,找刘兆麟理论。消息传出,全城佣工都跟着愤愤不平,相约一起来到刘家门前讨说法,计有数百人之多。真是众怒难平,一时街巷堵塞,全城瘫痪。
这下刘兆麟吓坏了,溜出后门,急奔巴县衙门向县令郭志达求援。
接到报告后,郭志达十分重视,维护地方治安是职责所在,任其作乱,社会不稳不说,自己的前程也会受到影响。但是,面对这样混乱的场面,该怎么办才能迅即平定乱象呢?决不能任其发酵,甚至形成舆论热点,而解决问题让双方满意,才是办法。
他立即找来衙门里很有才干的步班头领萧二麻子商议应对办法。经过周密研究,他们决定速派步班二十余名,全副武装前往刘宅,由后门悄然而入。正值前门哄闹之际,萧二麻子率领这伙步勇,猛然由内冲出,大声宣布:“大人已到,正要捉拿为首的流神痞子,不是流神痞子的还不快走呀!”大门前拥挤的人们,因没有领头组织,一听说县衙要捉拿流神痞子,都吓坏了,谁愿意当流神痞子呀,便纷纷散去。
看到众人散去了,这时,郭志达才赶到,先对厨师家属慰问一番,答应给以赔偿。然后劝双方和解,由刘家出银一千两作为抚恤,刘氏也乐意赔偿。乡下人迫于威势,再看助威的人群也散去了,只好答应下来,领尸掩埋。不仅如此,还遵照郭志达私下的嘱咐,自认死者有冒犯主人之处,方才激起愤怒,酿成死亡,死者家属也同意不再诉之于官府。再说众人看死者家属都不追究了,他们也就不好再论是非,于是一场浩大的风波,通过郭志达的调解便告平息。
姑且不说郭志达如此处置正确与否,单看他能够快刀斩乱麻,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取之处,这得益于他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一起突发事件就这样处置掉了。而对于百姓的求助,主政一方的官员,显然需要有求必应,千方百计予以解决,才能让百姓满意,避免事态的升级,形成舆论热点,维护社会稳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