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论苑

代购毒品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

本文字数:2064

  朱铁军

司法实践中,代购毒品行为较为常见,特别是零包贩卖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以此作为辩解理由。代购毒品行为类型、方式较为复杂,司法认定上存在诸多争议,既有罪与非罪方面争论,又有此罪与彼罪方面辨析,如是否对代购毒品行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代购毒品与加价贩卖毒品等等,有必要加以厘清,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代购毒品行为并非法律概念,刑法中对代购毒品行为并未直接规定。而是在《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已失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  《全国法院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等相关规范性指导文件中对代购毒品行为的刑事规制,有一个不断补充、逐步细化的过程。

代购者是否具有牟利目的(包括是否加价或变相加价)、为谁代购、代购毒品的数量、查获的环节(是在代购过程中,还是在运输过程中),都是代购毒品行为司法认定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对代购毒品行为性质的认定,应综合性、实质性判断。

代购毒品行为出罪,应秉持严格限缩立场,限定为代购者无偿为吸毒者代购仅用于吸食毒品的情形。

对毒品犯罪,我国历来采取的是严厉惩治的刑事政策,构建了包括刑事惩罚、行政处罚在内的多层次综合治理体系。在我国,吸毒行为以及吸毒者购买或者持有少量仅用于自身吸食毒品的行为,构成行政违法但不构成犯罪。代购者受吸毒者委托,无偿为吸毒者代为购买仅用于吸食毒品的行为,与吸毒者自身购买用于吸食毒品的行为在本质上类似,此种情形下的代购毒品行为也才有出罪的可能。换言之,只有在代购者仅起“跑腿者”作用时才会有出罪可能。

实践中,对代购毒品行为出罪,一般表现为吸毒者与毒品卖家联系后,委托代购者前往购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或者虽未联系但委托代购者到其指定的毒品卖家处购买仅用于吸食的毒品,且代购者未从中牟利,用于吸食的毒品数量也未达标准的情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提出系代购毒品的辩解,应当提供具体线索或者材料加以证明。当然,出罪后并非一放了之,而是要注重刑行衔接,以相应的行政处罚加以规制。

代购毒品行为入罪,先要立足贩卖毒品罪构成要件进行实质性判断,在不构成的情况下还要基于非法持有毒品罪或运输毒品罪加以堵截。

贩卖毒品罪中的“贩卖”,一般为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从形式上看,代购毒品行为与贩卖毒品行为存有一定差别,似乎不能作出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断。但从实质上看,答案并非如此。这实际上涉及贩卖毒品罪中“贩卖”含义的界定问题。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贩卖”方式,是行为人买入毒品后转手卖出从中牟利,即“转手倒卖”。

但对下列情形,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也都明确规定构成贩卖毒品罪:(1)居间介绍贩卖毒品的;(2)容留他人吸毒并出售毒品的;(3)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4)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单位和人员明知对方是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其提供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5)自己制造毒品后用以销售的;(6)将父辈、祖辈遗留下来的毒品向他人出卖牟利的。

考察其中有些行为方式,其内容已不为“贩卖”字面含义所包含。因此,在对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进行界定时,必须根据我国的立法状况,结合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进行实质意义上的合目的性解释。贩卖毒品罪作为流通领域内的毒品犯罪,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生产出的毒品经贩卖后流入社会实现扩散,严重妨害了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对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败坏社会风气。

从实质上而言,  “贩卖”的本质是一种有偿的转让行为。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显然属于有偿的转让行为。这里的有偿转让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是直接加价,也可以是收取“介绍费”  “劳务费”、部分毒品等方式的变相加价,甚至是“蹭吸”、抵消债务等。

非法持有毒品罪属于堵截式罪名。行为人为吸毒者代购毒品,经过实质性判断后不能作出贩卖毒品罪构成要件符合性,或者没有证据证明托购者、代购者是为了实施贩卖毒品等其他犯罪,代购毒品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为了遏制毒品的消费和流通,对托购者、代购者均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如果代购毒品在运输途中被查获,毒品数量达较大以上的,由于代购者为吸毒者运输代购毒品行为的性质从属于吸毒者,与吸毒者自行运输毒品行为类似,对托购者、代购者则以运输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此外,代购毒品行为入罪,共同犯罪原理检视也不可或缺。客观上,代购毒品行为的确对贩卖毒品起到帮助,但不能据此得出凡是代购毒品行为均与上家构成贩卖毒品罪共犯的结论。共同犯罪要求主观上有共同的故意、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也正是如此,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无论是否牟利,都应以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处理。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 B06 代购毒品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 2021-09-29 2 2021年09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