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他们曾经走过歧路,如今浪子回头。可是,“回家”的路有时要遭遇“安置就业难” “婚姻修复难” “子女照管难”“病残赡养难” “孤老无依难”等“五道槛”。近日,本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开展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解除强戒人员)全员全覆盖跟踪回访。280名民警深入全市16个区174个街镇,对2017-2020年出所的6000余名上海籍解除强戒人员进行回访,排摸毒品治理隐患,化解潜在风险矛盾,落实平安关爱举措,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位父亲的求助
今年6月的一天,上海市戒毒康复中心的杨警官和几位民警来到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对曾在康复中心康复戒治过的解除强戒人员进行回访。
“警官,我有个困难,不知道能不能帮忙解决?”戒毒康复人员黄某有些局促地说。2016年,黄某来戒毒康复中心进行戒毒康复,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中心的身心康复训练和就业指导培训,中心也针对他离异独自抚养小孩的情况,引导修复家庭关系,构建社会支持系统。黄某表示,回归社会后会带着女儿好好生活。
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为了能够改善家庭生活,赚更多的钱,他再次踏上歧途,因贩毒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今年2月,黄某刑满释放。正当他打算洗心革面,好好弥补这两年对女儿的亏欠时,又传来了噩耗:即将参加中考的女儿经常说头疼,最终被诊断为先天性脑血管瘤。“我觉得天要塌了,这是老天对我犯错的惩罚,我宁愿生病的是自己。”黄某痛不欲生。
医生告诉他,这个病做手术能够治愈,但是需要高昂的手术费用。但黄某因为涉毒,已家徒四壁,也没有一技之长。黄某了解到现在开网约车比较赚钱也能照顾孩子,就想考取驾照从事网约车司机的工作。但当他去报考驾照的时候,一个“无三年戒断认定的证明”把他拦住了。他正像无头苍蝇着急得团团转的时候,中心的警官们出现了,他就鼓起勇气提出了“帮助解决驾照报名”的问题。
了解情况后,杨警官立马想到这次是能够让黄某下定决心彻底改过自新,回归家庭的最好时机,答应尽力帮他去解决这个难题。中心的民警多次前往公安分局和车辆管理部门沟通,讲明黄某的实际情况,更新了信息,使黄某获得了学习驾驶的资格,为帮助他解决长期困难迈出了第一步。
帮他解决了就业的长远问题,而手术费用的问题又摆在眼前。中心又从帮扶涉毒人员家庭未成年孩子的角度出发,前往市爱心帮教基金会申请了帮扶金。同时,中心的民警也自发地进行了捐款,不到两天,中心全体25位民警共捐爱心款3700元。
中考结束的当天,中心领导和民警一起把爱心款送到了黄某家中。“谢谢你们,警察叔叔!”15岁的女孩给大家鞠了一躬,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父亲能够不再碰毒品。
黄某听到这里眼圈已然泛红,“孩子,这次多亏了康复中心的警官们,我已经在学习驾照了,以后我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赚钱供你读书。”说完,这个中年男人用力地抱住了女儿,这一抱就是爸爸对女儿的承诺吧!
敲开一个家庭的“心门”
在回访中,与黄某的直接求助不同,还有很多解除强戒人员显得孤僻与消极。陈某就是一个。
民警和陈某的第一次交谈,陈某明显表现出不愿意和民警交流以及冷漠、不信任的情绪。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回答随意,敷衍了事,很难获取有用的信息。即便她有困难,亦无处着手相帮。面对其消极的情绪,民警另辟蹊径,从陈某的家庭情况开始入手,拉起了“家常”。“小孩读书有什么困难吗?”“小孩读书情况怎么样?”“现在学校里还有没有什么补课课程?”聊及家庭,陈某逐渐打开心扉,将积压在心底、无处宣泄的无助和对家庭的愧疚向民警坦露。
原来,陈某早年离异,育有一女,自己身体情况较差,患有严重高血压,没有工作,没有低保等补助,生活及经济来源仅靠姐姐一家的资助。目前陈某和女儿、姐姐、外甥女一起住在出租房内,其女儿的学习环境较差,没有书桌和学习空间,只能趴在床头柜上学习。
陈某女儿已升入初一,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出门,从嘉定区赶到虹口区上学,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女儿的成绩名列前茅,现在在班级里担任中队长。
在与社工沟通下,高境所五大队决定以大队支部的名义对其女儿进行助学帮扶,同时在大队内动员募捐,将募集到的资金作为女孩的助学补助。
6月11日,民警联系了社工,希望能够上门看望陈某和其女儿。通过社工联系沟通,陈某表示因为现在和姐姐一家居住,不是很方便,怕影响到女儿,上门就不必了。随着交流的深入,陈某倾吐出了内心的苦闷。表示自己的年龄偏大,没有可以谋生的技能,且多次因吸毒进出戒毒场所,因为自己的过失,致使女儿现在得不到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感觉自己亏欠了女儿,十分愧疚,说到后面,陈某已经泣不成声:“女儿是我生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但是自己没有能力改善生活,更觉得对不起女儿。现在的情况,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非常担心女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倾听了陈某的心声,民警也明确表达了希望能够帮助她们母女两人的意愿,在民警的耐心开导下,陈某表示愿意接受帮助。
6月19日下午一点,陈某带着女儿如约来到了虹口区某街道社工点。民警再一次表明了希望能够帮助陈某和其女儿的意愿,将以五大队党支部的名义对其女儿进行一对一助学,一直到高中毕业。并且,民警表示不管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何困难都可以取得联系,必将在职责范围内尽最大能力给予其帮助。虹口区社工站站长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了民警和陈某助学协议的签订,协议以后督促帮扶双方履行协议,并表示和民警一起帮助陈某女儿学习。
陈某拿到助学款后,声音出现了哽咽:“谢谢,真的谢谢你们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要不是女儿,我感觉都快撑不下去了。”陈某在民警和社工的开导下,坚定了信心,今后一定会保持操守,坚决不再触碰毒品,为了女儿,也要坚强生活。同时陈某写下保证书,保证助学款全用于女儿学习生活所需。
27项帮困服务清单出炉
近日,市戒毒管理局在市禁毒办指导和全市禁毒社工配合下,选派280名民警组成36个工作组, 深入全市16个区174个街镇,对2017-2020年出所的6000余名上海籍解除强戒人员开展全员全覆盖跟踪回访。
回访数据表明,近三年解除强戒人员戒治成效总体向好。但在回访过程中,民警也发现解除强戒人员及家属反映较为集中的“安置就业难”“婚姻修复难”“子女照管难”“病残赡养难”“孤老无依难”等五类“急难愁盼”问题。
为此,戒毒管理局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源,努力争取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认真梳理,形成7大类27项帮困服务清单,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内监狱、戒毒、社区矫正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平台,对接协调全市50余家行政和执法部门,积极引入14个区就业促进中心、120余家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落实就业安置和帮扶297人次,调解家庭矛盾、落实子女爱心助学44人次,落实权益保障、心理咨询和康复指导549人次,全力服务社会面稳定。
“挽救一个人,就是帮扶一个家庭,就是平安一方社会。”上海戒毒民警结合回访工作亲身体会,形成了有血有肉的帮扶案例220多个。市司法局戒毒教育矫治处处长谷超介绍,吸毒人员是具有“违法者、受害者、病人”三重属性的特殊社会人群,在风险管控、帮扶救助、操守保持等方面具有复杂性,对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谷超表示,戒毒管理局将联合上海大学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进一步对此次跟踪回访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与信息整合,科学评估解除强戒人员操守保持和社会康复情况,提炼戒毒科学方法手段,探索戒治一体化策略举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