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律师服务

一元“脱单盲盒”现身街头

律师提醒有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

本文字数:1477

  据《现代快报》报道,  “一元钱拿一个”  “一元钱留一个”“盲盒对象,一元钱就可能脱单”……最近记者发现,南京出现了“脱单盲盒”小摊点,花一元钱就能拿走异性的联系方式,或者是留下自己的。据悉,这种新型交友方式已经在网上火了起来,广州、成都、厦门等地的夜市也在流行,还有人照着同样的模式,开起了“脱单便利店”。对此律师表示有风险潜藏其中,建议消费者谨慎参与。

买“盲盒”助“脱单”

“你和脱单只差一个盲盒了!”在某短视频平台,记者看到一名用户发布的视频,视频中一个简单的小摊位支在路边,摊位上的宣传语称,  “南京姻缘一线牵,脱单盲盒里都是微信/QQ,自愿参加,一元写一个,一元拿一个。”简单的两个小箱子,里面放着纸笔,感兴趣的人可以付款参与,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或者随机抽取他人的。不过摊位上还有一则提示:  “所有客户信息未经核实,切勿发生金钱等往来,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我方无关。”该账号显示,这名用户还曾到过新街口附近的一条美食街,视频中有不少人围观参与,留下联系方式。

记者联系上另外一名摊主许先生,他曾在建邺区友谊街一家烘焙店门口,和一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地铁口摆放过“脱单盲盒”摊位。  “我和一些店谈了合作,可以在门口摆摊,线上也可以投稿。”

在多个社交平台,输入“单身盲盒”  “一元脱单”等关键词,会跳出很多相关博主,并且分布范围广泛,桂林、郑州、昆明、南昌等地均出现过。

记者发现,这些脱单盲盒摊点一般都是在夜市出现,简单的摊位上,摆放着两个小箱子,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把写好联系方式的纸条放进去。

此外,在网购平台,也有卖家推出了这项服务,价格从0.52元到10元不等,有店铺的月销量已经超过200。记者试着拍下一单,店家发来了一个微信号,确实可以搜索到相应账号。  “建议加好友时备注‘盲盒’,更容易通过。”店家说,发给记者的微信号是随机抽取的,不过如果“拿号”的人较多的话,同一个微信号可能会发给不同的人。

除了摆摊和网上售卖,记者在地图软件上搜索发现,广州、上海、厦门、济南等城市都显示有“脱单便利店”。

济南一家脱单便利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于地摊,他们的价格则贵一些,存放或者取出“脱单胶囊”需要30元,都要的话,则是39元。某点评网站显示,上海一家脱单便利店已有5.4万人消费,如果想要留下自己的信息,除了购买门票外,还要在店内买一个瓶子用来装下信息,一共是79.9元。

有隐私泄露风险

“我们在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隐性、不知名的激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开盲盒,也喜欢在电子游戏产品里去做开宝盒、开宝箱之类的活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浦正宁分析,  “脱单盲盒”利用了人们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尝鲜心态,而商家更是利用陌生人交友的这种需求和驱动。

婚姻咨询师吴俊认为,这种新鲜的交友方式能满足年轻人在短时间内获取单身资源的需求,但是盲选的过程中也存在潜在风险,比如交友动机不纯,交友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也有人提出质疑:  “摊主收到上万张纸条,这么多电话号、微信号,万一保护不好流传出去怎么办?”

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明明认为,如果参与者是自愿拿出自己的个人信息,并且同意自己的信息提供给他人抽取,那么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不存在侵犯隐私问题的。同时,摊主有义务把信息保管好。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许辉表示,微信号、手机号都属于个人信息,如果泄露出去,会对人身财产等造成危害。若摊主动机不纯,违背参与者意愿,将盲盒里的个人信息售卖出去,则涉嫌违法,达到严重程度的,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季雨  马壮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6 一元“脱单盲盒”现身街头 2021-10-18 2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