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友敏
本报讯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示范区成立两周年以来,在不断推进第一年32项制度成果深化落地、复制推广的基础上,今年示范区又推出了41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推进65个重大项目。
据悉,今年推出的41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聚焦规划管理、生态环保、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
据介绍,示范区在规划管理领域,聚焦省际毗邻区域统一规划体系,形成了5项新成果。针对跨界地区在制定统一规划中标准不统一、空间不协调的问题,示范区出台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率先实现跨省域空间规划“一套标准管品质”。比如,在生态环保领域,针对跨省域环评办法各异,开展示范区环评制度集成改革,实施“正面清单”制,实现最大范围简政放权。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区则聚焦服务资源跨域共享,形成5项新成果。比如,针对三地服务事项和标准各异等问题,推出第二批13项标准统一和互通共享的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涵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政务服务等六大领域,提高群众获得感。
此外,示范区第一年形成的32项制度成果进一步落地见效。比如,两省一市人大联合授予示范区跨省域规划审批和项目管理权限后,示范区今年先后建立先行启动区控详规联合编制和审批机制、出台跨区域企业及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现跨域规划和项目统一规范管理。比如,在生态环保“三统一”制度基础上,示范区新出台8项统一标准,建立7项统一监测机制,组建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再比如,“医保卡一卡通2.0版”将住院结算纳入异地就医免备案范畴,示范区参保人员均可享受,截至9月底,异地结算16106人次。还比如,示范区跨省公交已开通6条线路,延伸至示范区规划协调区江苏昆山,累计发送97991班次、乘客148.6万人次。同时,在国家长三办直接推动下,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在全国重点区域复制推广。
一边是制度创新开花结果,另一边则是重大项目全力推进。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全力推进65个重大项目,制定实施了示范区统一的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制度创新提供最为生动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
沪苏湖铁路示范区段、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段加速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沪苏嘉城际等前期工作抓紧开展,新打通复兴路—曙光路等省际“断头路”……12个互联互通项目的重点推进,构建起示范区跨界联通新网络,市民出行更便捷。
作为示范区重点推进民生服务项目,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机制已覆盖283万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此外,上海优质公共资源正加快辐射示范区全域,上海世外教育在吴江设立附属实验小学;上海国际妇幼保健院托管嘉善妇幼保健院,合作加快推进医联体项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