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非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院的昨天·今天·明天——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如何培养高质量法治人才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表示,法学院应打造自己的特色,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上的独特风格和优质能力。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剑锋以“北大教育十年的成果与经验”为主题,分别从北大法学院的历史沿革、教学改革、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以及面向未来与世界法学教育的成果与经验作了精彩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表示,法学可以区分为作为知识的法学、作为技能的法学和作为生活的法学。学习作为知识的法学,目的是掌握法律的原则和规则;学习作为技能的法学,目的是掌握从事法律职业必备的技能;学习和体悟作为生活的法学,目的是了解法律对人类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焦洪昌表示,因应国家对法治人才日益多样和专业的需要,各个大学都在打造自己的特色,形成法学院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他分享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清华大学法学院申卫星介绍了清华大学法学院面向国内、面向国际和面向时代“三个面向”的教改思路和“1141”教改方案,分享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对培养“通识更实、专业更专、前沿更前”的一流法治人才的有益探索。他表示各家法学院要加强交流互鉴,共同为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新时代法治人才培育贡献力量。
中国社科院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学部委员陈甦表示,未来法学院的建设,一要根据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方向与特质来把握法学院的方向与特质,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作为今后的教研重点,三要充分利用好中国社科院的知识资源和学术平台,四要注重建立优质的合作关系,五要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形成自己在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上的独特风格和优质能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