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九月中。紫菊黄花风露寒。寒露与霜降是晚秋最后两个节气,寒露后,秋声乍起梧桐叶落,冷风淅淅疏雨潇潇,黄栌苦竹就都有愁意了。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白露节气开始,鸿雁南飞,此时应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三候,菊有黄华。
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此时露寒烟冷蒹葭老,日暮纷纷惹客衣,月照石泉金点冷。晨起芦荻花多触处飞,天外就有征鸿寥唳,雁阵匆匆南飞。再过半月,就该满地落叶无人扫,喔喔晨鸡满树霜了。
阴阳怒而为风,乱而为雾。如何为乱?《吕氏春秋》的说法,冬行夏令,则氛雾冥冥,是天气错乱。天气如何错乱?天气下,地不应;或地气发,天不应。雾字下面是个务必的“务”,繁体的“務”本来强调矛盾的矛,表明事务都是较力的结果,其过程为昏,其结果为云开雾散,才是清明。
寒露后,暮秋沉沉,秋雾就多了。想念那些乳白色迷津的雾,而非当今驱逐不去灰郁郁的霾。柳宗元“蒹葭淅沥含秋雾,橘釉玲珑透夕阳”也是此时美好意境,王昌龄的“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也好。浦溆是水边,古人喜欢用这“浦溆”,王安石的名句:“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是霜降后景象了。
夜半秋雨,梧桐叶落,满阶秋黄不扫,秋容一片憔悴。但秋阴毕竟不浓,雨飘飘而止,秋岚袅袅,漏青天白云,秋晶澄回,光影重新清浅。一场秋雨一重色,红叶黄花秋景宽。
露丝烟愁,嫋嫋凉霏,凄凄寒露,万物慵倦不振,鸟雀毛羽亦被雾杳蓬松,展翅难上高树,空叽啾。
寒露节气一过,夜初长,人近别;风带寒,雨滴悲;轻梦听彻风蒲,又该待雁来了。青荷残,草根黄,黄花还艳,晓寒犹嫩,却已烟壑深,苇花白,又到年年花馆云窗成憔悴,听宾鸿、天外声嘹泪时节。新雁来,暖风满,雁鸣欢;归雁去,悲鸣雁,空度阔。
农历九月也称菊月,菊花日渐金黄,菊花称九花。
秋日之美,在秋日晨映中;秋日晨映之美,在惆怅秋晖流连露湿秋香里。露干了,香就散了。秋日还美在午后静影之下,李商隐诗:“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杮叶阴。”衲衣是僧衣,筇是一种竹。
秋为旻天、素秋,“旻”是悯木叶黄落,“素”指万物归为朴素。
季秋诗话
农历九月三日,白居易当年写有《暮江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三日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约作于元和十年(816),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从长安贬江州(今九江)当江州刺史。这首诗就作于去江州途中,时白居易44岁。
非常喜欢这首诗,看似简单,诗意极浓。深秋时节,秋水寒凝,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瑟”应是江水深碧色,“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这是韦庄诗。以“瑟瑟”形容夕照在秋水中之摇曳,动态有萧瑟乐感——“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飕飗是带寒意的风声,风吹中,半江碧沉半江红,夕红拂了蓝绿。
而初三是新月,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新月成弓,夸张了。新月还是愁眉样,黄昏里,露似真珠,风动颗颗烁晶明是什么感觉?
惜黄花
农历九月初七,九九重阳日近。南宋史达祖(1163—1220)当年今日有“惜黄花”词:“涵秋寒渚,染霜丹树。尚依稀,是来时、梦中行路。时节正思家,远道仍怀古。更对著、满城风雨。黄花无数。碧云欲暮。美人兮,美人兮、未知何处。独自卷帘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
史达祖词能与姜夔相提并论,“涵”是宽容,“千里涵空照水魂”,这是温庭筠《春江花月夜》中的句子,而“涵秋”来自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寒渚”呢?渚是水滨,秋风萧瑟,水生寒意。“寒渚”,唐代诗人用得很多,比如白居易用“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染霜丹树”呢?吴融的《红叶》诗:“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其实更妙。
“满城风雨近重阳”是宋人常用句子,史达祖前,赵长卿就用“满城风雨,又是重阳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帘栊”是窗帘;“夜愁生枕席,春意罢帘栊”,这是崔颢《长门怨》中的句子。“尊俎”是盛酒肉的器皿,“御”是驾,“御风”是乘风而飞,即东坡所谓“乘风归去”。《庄子》:“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所以,到宋代,词人们的才华不过是装配句子而已。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初九,重阳日。又一年岁往月来,又到“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时。重阳诗中,美在思乡思亲情绪。这种思乡思亲情绪似乎起自隋江總的“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南云”出自晋陆机的《思亲赋》。
唐诗中,思乡最有名句自然是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另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傥(tàng)是怅然自失貌。
杜甫晚年56岁时作于夔州的这首诗更多悲怆感:“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需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竹叶”指竹叶酒,殊方指远方,干戈指当时吐蕃入侵,“旧国”就指吐蕃当时攻陷的国土了。
(综合整理自《三联生活周刊》及《三联·节气》)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