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金玮菁
“先生/女士你好,最近有没有做股票?做哪些股票?我们公司有邀请专业的老师,后期会给到一些股票的风险、行情和走势分析,如果有兴趣可以先加微信……”这是聊天的开场白,也揭示着一场骗局的开幕。
总是亏损,
这个投资平台不靠谱
老沈是一名老股民,2019年8月,他接到了一通电话,“我们是中银国际的工作人员,公司主要做外盘业务,我们公司还从华尔街重金聘请了老师,稳赚不赔。”沈某一听很心动,立即加了微信。对方发送了一些客户跟着老师操作盈利的截图,还有一些客户在群里回应“跟着老师赚了大钱,买了房子”。
老沈根据对方指示,下载了“国际期货”APP平台,转入资金做期货。沈某陆续投入9万元,刚开始赚了点钱,后期则赔多赚少,2020年5月时已经亏损8万余元。不久,沈某发现,交易平台无法登陆,而那名工作人员也失去了联系,电话、微信和QQ都没有回复。
和老沈同样遭遇的还有多人,他们都加入了微信群,下载了“国际期货”APP,根据“老师”喊单操作,几次以后都亏损了,再后来就被强行平仓了。
这是个怎么样的平台?为何老沈等人都亏损了?“指导老师”究竟是否专业?
狼狈为奸,
资金都进了个人口袋
2020年6月,公安机关根据线索抓获了这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团伙成员杨某甲和杨某乙到案后交代,原来所谓的工作人员、指导老师都是骗子。
2019年3月,杨某甲注册成立了公司,主要在平台上买卖期货,包含了恒指、原油、黄金,用“一天可以交易多次,可以随时买涨买跌”的模式来吸引客户。随后,杨某甲找到杨某乙在网络上搭建了“国际期货”平台,让客户在该平台上进行入金操作。
然而,和一般的股票期货平台不同,客户投入的资金并不会进入市场。客户所有的净入金,包含所有客损和交易手续费,最终都通过支付宝、网银进入了杨某甲的个人账户。
杨某甲还负责平台管理和员工的管理、培训,每天将客户资料发给员工,让他们联系客户,诱导客户添加微信,拉入客户群。
话术诱导,
一步步引入骗局
工作人员有一套话术。先是通过本文开头的聊天,让客户添加微信,然后再谈论“股票目前不好做,执点轮动比较快,选不出好股票,投资的价值很低”,接着介绍国外的股指期货,慢慢引导客户对国外的股指期货产生兴趣。
为取得客户信任,工作人员自我介绍是中银国际工作人员,公司主要做外盘业务,还告诉客户公司从华尔街重金请来有五年以上实战经验的指导老师,公司每年对老师进行考核,没有实力帮助客户的会降薪甚至换人。之后,客户群中会发一些老师的盈利截图和成功帮助客户的案例等,引导客户下载“国际期货”APP,跟着老师做股指期货。
群里的“老师”实际上是杨某甲扮演的,他给客户分析各个期货产品的走势,还发一些他在模拟盘上操作的虚假的盈利截图,目的就是骗取客户入金。
经查,共有12名被害人入金,共计损失68万余元。
宝山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杨某甲结伙他人,虚构公司名义,隐瞒真相,利用虚假平台,以高收益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信息,从而向虚假平台投入资金,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涉嫌诈骗罪对其提起公诉。杨某乙明知他人未经批准非法经营期货业务,仍为其搭建平台,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其提起公诉。其余工作人员另案处理。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杨某甲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五万元;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杨某乙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十一万元。
检察官提醒,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塑造“专家”“富商”“名媛”形象,以各种方式骗取他人钱款。对于破坏网络安全秩序、通过网络平台实施犯罪的行为,检察机关将予以严厉打击。同时,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提高警惕,不要被犯罪分子的外在包装和花言巧语所迷惑,守好钱袋子。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