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陈岚
本报讯“他很急,很好骗。”薛先生在焦急等待贷款审批的时候,并不知道承诺为他搞定贷款的中介正如此评价他。近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一起案件,三名贷款中介假扮银行工作人员,骗取70多岁急需贷款的薛先生“包装费”,因涉嫌诈骗罪被提起公诉。
2020年12月,70多岁的薛先生急需贷款20万元。额度虽不高,但由于年事已高,他的贷款审批并不顺利。正当他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自称贷款中介小卢的电话。
在小卢口中,薛先生发愁的贷款问题根本不算什么,她热心地为薛先生介绍了所谓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张经理。沟通中,张经理表示只需付一笔费用进行一下“包装”,15天就可以申请到贷款。根据他的说法,所谓的“包装”,就是为资质不达标客户制作一份满足贷款要求的“材料包”,包括但不限于各类资产证明、经营流水等。
薛先生听后觉得挺满意,在今年1月5日支付了6000元“包装费”。然而,他最终也没有等到银行贷款。迟迟没得到回音的薛先生多次联系小卢、张经理,都被以种种理由搪塞,最后甚至被不耐烦的两人拉黑。他不知道的是,小卢和张经理根本没有为他做什么“包装”,也没有为他提交任何贷款申请。
张某、卢某两人实际上是同一家贷款中介公司的员工,平时在完成公司任务的同时,也会私下绕过公司接一些“飞单”。通常由一人在公司客户通讯录里寻找急需贷款的客户,另一人则伪装成银行内部工作人员骗取对方信任。
但薛先生这种资质的客户,他们并不清楚有何种渠道可以为他申请到贷款,联系薛先生纯粹是为了骗一些“包装费”。“当时觉得他贷款急用,很好骗。6000元金额也不大,即使他去报案了,警察也不会管这个事情。”
经调查,这并不是张某唯一一次乔装银行“张经理”实施诈骗。今年3月,他用同样的手法与何某结伙,骗取了急需贷款的余先生11500元“包装费”。
到案后,卢某、何某两人如实供述了全部作案过程,赔偿了被害人全部损失并取得了被害人谅解;张某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
近日,经虹口区检察院起诉,虹口法院审理后,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以诈骗罪判处何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3000元;以诈骗罪判处卢某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