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人民群众的立法需求和修法意见如何原汁原味地呈现?立法过程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又将如何实现?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成为其中最鲜活的载体。近3年来,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丰富联系点参与立法工作的形式,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各种充满“泥土气”、接地气的群众征询意见通过25个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这座桥梁源源不断提炼汇聚成为了法规规章条文。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奉贤区的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了实地采访。
专业意见需要专业人士
11月17日下午,一场特别的意见征询会在奉贤区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举行。来自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济济一堂,为《上海市建设工程承发包管理办法(草案)》出谋划策。尽管这是一场相对专业的意见征询会,但会议现场的讨论却气氛热烈,大家针对承发包管理、程序,以及违规行为认定等条款热烈讨论。记者注意到,不少与会者在聆听时,手中的笔却不停息,记录下发言者的发言要点,也为自己的发言做着准备。
不同于民生领域的立法,此次专业领域立法更需要来自行业内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其中一名发言者就是青村镇立法联系点专家库成员,来自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的副教授段宝玫为了这次的意见征询会做了大量会前工作。“我在前期对草案进行了阅读学习,从我们法律专业角度,针对规范性文件中征求意见稿的法律表述和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我想通过这样的工作,为我们地区的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段宝玫看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而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立法联系点将民主科学立法与基层普法宣讲等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然后提升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也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2018年开始,上海市政府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在政府规章等制定过程中吸收群众意见。目前,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从首批10个扩充到了25个,涵盖金融、航运、科创、中小企业等行业领域,法院、司法行政、街镇、村居委等机构组织。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就是其中之一。
青村司法所所长盛志新告诉记者,自2020年7月以来,青村镇立法联系点共计接收各类立法草案征询任务11件,组织开展或参加立法意见征询会15次,提出意见建议96条。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地方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在前期征询意见时,青村联系点汇总的针对鼓励建设农业设施的问题的修改建议,被全部采纳。
信息员打通立法征询“最后一公里”
联系点能够在1年内交出如此优秀的答卷,用盛志新的话来说,就是:“大家都在做实事。”青村镇基层立法点离不开一群信息员的“上传下达”,他们也为立法征询与民意互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市党代表、青村镇立法联系点专家、“翠翠说法”创办人李翠华在对《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办法》立法征询时,一口气带来了好几个接地气的建议:管理办法中基层村居的职责描述太过笼统;基础设施配套应进一步细化;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时间能否更优化等等。
这些建议的提出不少源于李翠华的宅基客堂间的“闲谈”。所谓宅基,并非农村“宅基地”,而是由七八户住得近的居民组成的自然村落,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青村镇的宅基尽管规模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聚集了人大代表服务点、共产党员联系点、公共法律服务点和人民调解点、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等多重功能,也是许多信息员在征询立法意见和建议时,最常光顾的“打卡点”。
李翠华说,她的工作也是“走上宅基,走进楼道”,通过小小的宅基,立法信息员架起了一座桥梁,打通了立法征询的“最后一公里”。“我就喜欢到这些‘小地方’去,十几个村民坐在一起面对面,说说心里话。”李翠华表示,立法联系点这样的交流模式,近距离的接触了群众,了解到老百姓真实的需要,汇聚了民意的法规规章出台后,也能真正被老百姓所理解认同。
当然,除了李翠华,青村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还有许许多多和她一样的信息员。他们组建了“宅基老年队”,选派一名威望高、熟悉村镇、热心于法治宣传的老年人作为代表,担任“五大员”工作。“平时他们就是法治宣传员,遇到纠纷他们就是调解员,出门遛弯时就是编外巡逻员,及时收集信息向有关方面反映,就是信息员,同时,他们也是协调村务的稳定员。”李翠华说。
立法过程亦是普法过程
记者在采访时,恰逢青村镇文化活动中心的“阿傅故事会”正在上演。通过一出三子女与老父亲关于房产的纠纷,将民法典中关于赠予与继承的法律问题予以了生动的演绎。台下观众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了法律中的知识点。
“阿傅故事会”是深受当地居民欢迎的“文艺宣法”品牌节目,2012年推出后每月一次深入各村宅基睦邻点开展“讲故事、懂法理、辩是非”活动。担任“阿傅故事会”主讲人的傅永辉是奉贤区人大代表,她的家也由此变成了人大代表接待点,居民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拨打她留在窗户上的手机号码找“阿傅”聊一聊。而如今傅永辉又多了一重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的身份。“我常常和大家说,你们有闲话尽管讲,不讲白不讲,讲了不白讲!”在傅永辉看来,立法征询意见的过程也是普法宣传的过程。她还透露,她这次《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办法》立法征询时,她提出了建议,改变传统的法治宣传模式,通过专业的文艺创作团队,对法律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文艺创作,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进行法治宣传。
据悉,青村镇还有20名像傅永辉一样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乡贤等,他们组成的民意征集信息员队伍,负责把法言法语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潜移默化地为居民加强法治教育。
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高大上的“桃香法韵”文艺团、接地气的“阿傅故事会”、具人气的“小皮匠”志愿服务队、专业化的“律师团队”,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好点子好方法来自基层
“好点子、好方法来自基层,来自各个行业从事事务工作的同志,把基层的真知灼见反映到立法中去,凝聚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市司法局立法三处副处长朱敬的话道出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目前25家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特点优势各不相同,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截至目前,已有100余件次法规规章草案征求了联系点的意见,共计收集到近600条意见建议。其中,许多重要意见被采纳或者部分采纳。此外,除了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部分联系点还积极拓展发挥作用的范围与方式。
朱家角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座谈会和现场调研的方式深入听取老年群体针对《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的意见建议。联系点通讯员蔡忠琴充满感概:“作为老年人,能够参与到养老立法当中,反映自身需求,感到非常高兴。”朱家角镇人民调解员老徐表示,作为一个桥梁,联系点可以把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反映上来,是反映群众意见的好渠道。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瑞富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征连表示,律师在参与立法征求意见过程中,可以从专业法律条文草案中找出群众关心的问题,让群众讲得出问题,提得出建议,同时把群众建议既原汁原味又准确地转达给立法者。虹储社区党总支书记支颖表示,在参与实有人口管理与服务立法过程中,居民在家门口参与立法,体现的是全过程的民主,希望这样的好工作方式进一步生根落地。在《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立法过程中,虹桥街道提出多条建议,1条得到采纳,1条得到部分采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