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文萃

相关链接>>>

330余万部手机出厂就被植入木马非法获取个人信息500余万条

本文字数:947

吴某“薅羊毛”团队作案手机

当前网络黑灰产已形成生态圈,为犯罪持续“输血供粮”。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网络犯罪日益高发,获取信息方式日趋隐蔽。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1月公布了一起涉网络黑灰产的典型案例。330余万部手机在出厂时被植入木马程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万条,严重侵害公民个人隐私和人身、财产权利,社会危害巨大。

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底,深圳云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某公司”)实际控制人吴某等人在与多家手机主板生产商合作过程中,将木马程序植入手机主板内。后经出售,吴某等人通过该程序控制手机回传短信,获取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信息,并传至公司后台数据库。

随后,该公司商务组人员联系李某理(在逃)、管某辉等人非法出售手机号码和对应的验证码。期间,云某公司以此作为公司主要获利方式,共非法控制330余万部手机,获取相关手机号码及验证码数据500余万条,获利790余万元。

其中,李某理等人向云某公司购买非法获取的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后,利用自行开发的“番薯”平台软件贩卖给陈某峰等人。陈某峰等人将非法购买的个人信息用于平台用户注册、  “拉新”  “刷粉”、积分返现等,非法获利80余万元。管某辉从云某公司购买手机号码和对应的验证码后,也用于上述用途,非法获利3万余元。

2019年12月31日,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公安局将本案移送新昌县检察院审查起诉。2020年6月19日,新昌县检察院对吴某等5人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陈某峰、管某辉等14人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2020年11月18日,新昌县法院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判处吴某等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至四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陈某峰、管某辉等1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最高检提示社会公众要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轻易点击、下载来源不明的链接和程序,务必在正规商店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子设备,不轻易向外透露个人信息。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从网络硬件的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规范数据收集,规范网络平台、APP软件等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监督相关企业建立数据合规制度。

(来源:  《人民公安》杂志、中国青年报、正义网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文萃 B06330余万部手机出厂就被植入木马非法获取个人信息500余万条 2021-11-26 2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