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庭审

职称考试“免考包过”?

金山法院已受理多起合同纠纷

本文字数:921

□记者  翟梦丽 通讯员  祝佩英  陆烨波

本报讯  上网搜索“职称评审”,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夺人眼球,“宽进易出”、“轻松取证”、“一次性通过”……尽管这些机构名头五花八门,但均声称:可以通过“特殊渠道”帮助客户轻松取得各地“正规”的职称证书。给钱就能评上职称?有这样的“好事”?今年,金山法院受理了多起因预付高额的学费考职称引发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

家住在扬州的丁大哥,本是一名个体工商户,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比旁人要精通些。当听说拿到一个网络工程师的证书可以实现薪资翻番,他开始畅想美好未来。在与培训机构线上接洽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家机构直接声称:“给钱包过,免考免学。”丁大哥动心了。

今年3月,他与该机构在线上签订了协议,约定为其提供全国网络工程师(计算机中级职称)考前辅导服务,并协助通过该考试,否则全部退还学费。

丁大哥支付了全部学费6万元后,承诺的“免考免学”是享受到了,可证书也成了没影的事,他再也无法与机构取得联系。无奈之下,丁大哥只好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协议并退还全部费

用。

除此之外,还有家住无锡的吴大哥、家住赣州的杨大哥等,均是这类“职称”案件的当事人,他们均被所谓的“给钱包过”诱惑,在线支付了数万学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考试培训服务。

目前,该培训机构因涉嫌刑事犯罪,主要负责人被依法羁押,该公司处于停业状态。法官说法

一些机构披着教育培训的合法外衣,进行套路式营销,一旦当事人法律知识基础薄弱,怀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很容易深陷泥潭。

我国《广告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要求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对教育、培训的效果做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上述机构所宣传的“免考包过”等内容已经涉嫌违法。

同时,不存在所谓“官方授权培训机构”、“官方指定培训机构”,凡是国家统一网上报名的国家级资格考试,成绩均由相应的正规官方网站发布,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法改变考生的考试成绩,所有通过非法途径取得的合格成绩和职业资格都是虚假、无效的,也是非法的。

学员一旦交钱,学费难以追回,获得的职称评定难以被认可,学术造假“黑历史”还将影响当前就业及未来评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7职称考试“免考包过”? 2021-12-08 2 2021年12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