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小辰 记录:林可依
小辰虽然已年近半百,但她总忘不了自己小时候作为一名留守儿童的经历。父母大学毕业后,为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双双离开故乡,去了北京。小辰从出生后几个月,就被留在了上海,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她,但老人的爱终究无法和父母的爱相比。
小辰从小独立坚强,甚至小小年纪还学会了照顾爷爷奶奶。但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远在异乡的父母。甚至,还埋怨过他们把自己独自留在上海。
但随着年龄渐长,她终于理解了父母当初的心情。他们当然爱她,也舍不得她,但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他们只能放弃自己小家的幸福,以国家利益为重。
现在的小辰,只想抓紧时间,多尽为人子女的孝道,让父母在有生之年,多享受一些天伦之乐。
我只有三个月大,就成了留守儿童
眼看着就快过春节了,那天,我和老公商量着今年春节无论如何要去北京看一次父母。毕竟,他们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这样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少了。
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而我父母则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其实,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我父亲是上海本地的,母亲则是江苏的。他们是大学同学,学校毕业后双双被分配到了北京的航空航天部工作。
作为独子,父亲当然是想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的。而爷爷奶奶也自然舍不得唯一的儿子去外地工作。但是,身为老一代知识分子,父亲和母亲也很清楚,祖国的需要比什么都重要。即便再不舍得,还是要服从组织安排,到国家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就这样,我父母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去了北京,并在那里结婚成家。婚后第三年,母亲怀孕了。
在奶奶的盛情邀请下,母亲到上海来生产。没想到,等她产假期满,奶奶却告诉她,孩子留下,你回北京。母亲一下就懵了,她当然舍不得把我留下。可是,在父亲的劝解下,她也最终理解了奶奶的心情。她和父亲都不在,两个老人也感觉十分孤独,之所以要留下我,只是为了身边有个伴儿。
善良的母亲最终还是强忍着不舍,把我留给了爷爷奶奶,自己则和父亲回到了北京。
从此,我就成了留守儿童。
凭心而论,爷爷奶奶对我真的很好。也许因为父亲不在身边的缘故,他们把对儿子的爱全都倾注在了我的身上。他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我却非常大方。从我上幼儿园起,他们就为我订了一瓶牛奶,让我每天都能喝到鲜奶。奶奶是宁波人,我特别喜欢吃她做的宁波汤团,她就常常自己磨水磨粉,做给我吃。奶奶还经常换着花样地给我梳各种发型,给我买漂亮衣服。
但是他们再怎么疼我,我还是感觉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放学都是爸爸妈妈接,我只有奶奶接。别人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来,而我们家永远都是爷爷出席。最要命的是,老师布置回家作业,要求默写的内容,我常常写错。因为奶奶是扫盲班毕业,而且又说的一口宁波话,我总是听不清她到底念的什么。
每每此时,我就特别想我的父母。同时也有点恨他们,为什么要把我一个人扔在上海。
没有父母的照顾,我感觉失去了很多
其实,说父母完全不管我,也是有点言过其实。
每年暑假,他们都会把我接到北京,让我在他们的身边呆上一段时间。平时过年过节,他们也总会想方设法地回上海来看我,甚至连有出差上海的机会,他们也会尽力争取,只为了能多个机会回来看我。
可年幼的我却固执地认为父母就是对我不好,把我扔下不管了,尤其是他们生了妹妹之后。
妹妹比我小四岁,出生在北京,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妹妹从小就性格文静、乖巧,读书成绩也好。高中毕业,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工作也都是顺风顺水,后来自己开公司创业,事业非常成功。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我呆在爸妈的身边,也许也会和妹妹一样成功吧。毕竟,我从小学习都是靠自己,父母鞭长莫及,根本管不到我。而妹妹从小就有父母给她辅导功课,帮她制定人生规划,而我一路走来,更多的是靠自己。
而且后来因为爷爷奶奶年纪渐渐大了,我还主动挑起了家里的重活累活,成了一个小女汉子。还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家里住那种老式公寓楼。我们家在四楼,因为没通煤气,还要用煤炉。每次买煤饼,我怕爷爷奶奶拿不动,都是我一个人把煤饼从一楼搬到四楼。每次一搬就是两箱,把爷爷奶奶心疼得直喊让我快歇歇。
初中毕业时,要填写升学志愿。我选了那时刚刚兴起的服装设计和家电维修,虽然是个女生,但我动手能力强,所以对这两个专业很有兴趣。可是,爷爷奶奶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这都不是稳定的工作,一定让我找个稳定的铁饭碗。于是,我只能按照他们的意思,选了财务中专。
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做出纳。每天枯燥重复的工作内容,我一点也不喜欢。
我经常会想,如果我在父母身边,结局也许不会是这样的。也许我也可以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许我也会像妹妹一样事业有成。
原来我也是有妈疼的孩子
工作后没几年,我结婚了。办婚宴时,父母和妹妹一起回到了上海,参加了我的婚礼。妈妈拉着我的手,笑着笑着就哭了。她对我说:“以前我和你爸爸一直不放心你,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怕他们照顾不好你。现在好了,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我和你爸爸都可以放心了。”
我心里忽然一动,眼圈也情不自禁地红了。在那一刹那,我仿佛突然有点理解父母了。原来他们并不像我以为的那样,对我不管不顾。我甚至回想起自己上初中时,妈妈得知我来了例假,便立马给我买了当时还算新生事物的卫生巾。每次爸爸来上海出差,都会让他给我带来满满一箱。虽然这只是个微小的细节,但是现在想来,足以说明父母的心里其实一直都牵挂着我,惦念着我。
生下女儿之后,我本来想着让婆婆照顾的。因为奶奶年纪大了,可我没想到,远在北京的妈妈竟主动提出她来照顾我。我开始是推辞的,因为妈妈还没退休,还在工作,我怎么能影响她上班呢?何况,妈妈这一来就是一个月,爸爸和妹妹谁来照顾呢?可是妈妈却非常坚持,她说单位里她已经请好了假,单位领导也很理解,很支持。至于爸爸和妹妹,完全可以克服这点困难。
最后,妈妈还说了一句:“这么些年我都一直没在你身边,没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次,你就当给妈妈一次机会,来照顾你,陪陪你。也是为我的小外孙女尽点心意。”
妈妈来了后,一直都很尽心地照顾我。其实我很清楚,妈妈是知识型女性,平时并不擅长家务,带起孩子来,也有些“笨手笨脚”。可她却竭尽全力地想要做得更好。为了让我多休息休息,她总是抢着给孩子换尿布、哄孩子。晚上,只要我稍微翻个身,她马上就醒了,一骨碌爬起来对我说:“什么事?你躺着,我来。”
毕竟妈妈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看着她越来越黑的眼圈,我于心不忍,好几次都想劝她早点回北京。可妈妈总是摇摇头:“我不辛苦,能照顾你和孩子,我心里不知道多开心呢。”那时候我蓦然发现,自己原来也是有妈疼的孩子。
我要给父母补上亲情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家人也都在渐渐老去。几年后,爷爷奶奶相继作古,我在上海也就没有了什么亲人。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对父母的思念越发浓重了。只不过,那种思念已经不再是小时候的那种又爱又恨,更多的还是对他们的牵挂和担心。
女儿七岁那年,北京忽然传来消息,爸爸得了结肠癌。我的心一下就揪了起来。爸爸刚退休不久,正应该是开始享受生活的时候,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呢?我心里非常难受,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向单位请了假就直飞北京。
看着病床上瘦弱的父亲,我心里越发难受了。不仅仅是因为担心父亲,同时也担心妈妈、妹妹。妈妈年纪也大了,她能经受这么大的打击吗?妹妹还没结婚,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却要承受起这么沉重的压力。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作为家里的长女,我应该在这个艰难时刻承担起责任,成为这个家的中流砥柱。
我每天呆在医院,承担起了主要的陪护责任。不但给爸爸做清洁,给他喂饭、喂水、看吊瓶,还想方设法地逗他开心,给他讲笑话,讲女儿的种种趣事。有了我的陪伴,爸爸的心情明显放松了很多。
那次我在北京呆了半个月。等爸爸出院后,我又陪了他几天,看他恢复得不错,我才回到了上海。那半个月,是我成年后和父母、妹妹呆在一起最长的时间,也是第一次一家四口在一起,虽然爸爸病了,但那种温暖、温馨的感觉却让我非常享受。第一次,我感觉我们是真正的一家人。
回到上海后,我仍然一直牵挂着爸爸的病情。除了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还专门为他买了灵芝孢子粉邮寄给他,让他吃了增强免疫力。幸而,爸爸术后恢复得很好。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然精神矍铄,状态很好。提起自己的康复心得,爸爸总是感慨地说:“多亏了小辰,让我又获得了新生。”
前几年,妈妈不小心在做家务的时候从凳子上摔了下来,造成了髋骨骨折。听到消息,我又再次请假,飞到了北京。这一次,我又陪了妈妈半个月。最后,因为实在没有假期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北京。但就是那次之后,我忽然发现父母的年龄都越来越大了,以后我能陪伴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从那时起,我就和老公商量决定,每年春节都要回北京陪伴父母。不让自己以后的人生留下遗憾。
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已经两年没回家看望父母了。今年,我和老公商定,无论如何,春节一定要回家看望他们。曾经,他们年轻时为了大家舍小家,现在,我要给他们补上这份亲情,让他们的晚年享受到天伦之乐。
手记>>>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小辰的经历确实比较特别。毕竟,在她这个年龄很少有这样的“留守儿童”。哪个孩子不渴盼父母的陪伴呢?可是小辰小小年纪,才几个月大就离开了父母身边,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换作任何一个孩子都会觉得是种遗憾,会觉得心里难受吧。
但是,小辰的父母之所以会让她成为留守儿童,也是迫不得已。他们的工作决定了他们要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去遥远的异乡。而这也正是那一代人最可宝贵和值得尊崇的地方。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愿意舍小家为大家。难道他们不想让小辰留在自己身边吗?自己的亲骨肉,怎么会舍得分开呢?何况还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但善良的他们,还是把孩子留在了父母身边,以弥补自己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的遗憾。虽然小辰因此而对他们不满,甚至还有些怨恨。但他们宁愿自己两地辛苦奔波,也还是义无反顾地作了这样的选择。
好在,小辰长大后逐渐理解了父母,也向父母反馈了自己的爱,没有让误解延续下去,让父母在人到老年之际享受到了那份迟来的亲情。
其实,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只是爱的表达不同,爱的方式不同。祝福小辰的父母能够健康长寿,让小辰能够多尽些孝道,也让两位老人多享受几年女儿的孝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