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几个月前,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陈女士,下载了一款炒虚拟货币的手机App。没用多久,这款App竟打不开了,她充值进去的74万元也随之不见了。警方调查发现,让陈女士“中招”的App涉嫌诈骗,开发团队成员大多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IT青年,有的甚至拥有硕士、博士学历。(1月7日《中国青年报》)
百家讲:
当得知开发的软件可能被用于诈骗时,很多IT青年仍抱着不直接参与诈骗便问题不大的心理,继续铤而走险,折射出该群体法律意识淡漠,也反映了当前一些高校IT专业课堂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养,关于新型犯罪途径的普法教育相对匮乏。建议高校IT专业法治教育“精准滴灌”,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士,结合相关案例为高校学子开展普法讲座,及时预警,杜绝师生沦为技术“制刀者”,同时鼓励其成为反诈的宣传员、服务员、战斗员。
目前,App制作缺乏准入门槛,部分应用商城审核把关不严、流程形同虚设,一些App更是租用外国服务器,绕过应用平台,扫码即可下载,致使App近乎处于脱管状态。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必须赶上日程,设立App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各类主体实名登记备案制度,并制定行业规范、定期核查,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从立法层面构建安全可信的应用环境。网信部门则应加强对App的监管力度,特别是确立对未在应用商城上架的监管方式,堵住监管漏洞。 ——孔德淇
事由:
安徽合肥的小程去年11月份因迟到被扣3000块钱,他认为这个罚款缺乏依据,于是向当地媒体爆料。就在记者前往核实时,公司股东竟出言不逊,让记者“滚蛋”。目前,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涉事公司另外一外股东也向记者道歉。 (1月8日中国新闻网)
百家讲:
不少单位内部规章制度,都有“上班迟到罚款”相关条款,以敦促员工上班不要迟到,提高准时出勤率。而员工也普遍认为,上班迟到早退被罚款,是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我国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并没有赋予企业罚款的行政处罚权,也就是说,上班迟到罚款的内部规章制度,其实于法无据。此外,就算扣钱不算罚款,《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也就是说,20%的工资扣除已经封顶,而合肥这家公司“迟到一次扣一千”,如果当月累计超过工资的20%,也是劳动违法行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用人单位为了提高管理效益,可以通过设立全勤奖、绩效考核等形式,对迟到、早退等劳动违纪行为进行管理;也可以通过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等形式进行内部纪律处罚;而对极少数经常迟到早退情况严重的劳动者,则可按有关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丁家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