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

“流调”留言令上海人破防!本报记者对话一线防疫人员

本文字数:2830

静安公安分局静安寺派出所党员先锋队民警驻守封控点

静安警方坚决守护市民生命健康的防控要点

静安警方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本版照片警方供图

每一次密接和风险人群的精准管控,都有他们“连轴转”的忙碌身影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近日,一名上海疾控人员的留言自述,引发网友热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再次看到,我们习以为常、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众多防疫人员奋战一线的默默付出。

流调人员、疾控人员、社区转运人员、公安民警……每一次密接和风险人群的精准管控,都有他们“连轴转”的忙碌身影。他们奔走在城市各个角落,守牢上海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记者与其中一名流调人员——静安区疾控中心的杨晓明有一段短暂的采访对话。同时采访了社区转运人员、公安民警等,记录他们的辛苦与付出。

“监控视频一帧帧看”

前后看2个小时,才捕捉到密接者画面

1月13日晚上召开的上海第110场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

当晚9时许,刚回家吃好饭不久的杨晓明就接到电话任务:和另一名同事共同完成一位密接者的8处行迹流调筛查。

“密接者在隔离之前去过的公共场所我们都要去场所排查。”杨晓明说,“流调时,我们常规性会使用监控回放,再结合支付信息比对核查等,通过是否佩戴口罩、与密接者距离、交流时长等,判定哪些人员是次密接,哪些是高危筛查对象。”

当晚,杨晓明和同事排查的这位密接者,去过多处场所……每一处场所,都需要形成详尽的流调报告。

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且大多戴着口罩,所以监控必须看的非常仔细。

在其中一处场所,由于密接者提供的到店时间存在差异,“监控视频我们一帧帧看,反复甄别,前后看了2个小时,才最终捕捉到了密接者的画面。”

直至凌晨2点多,杨晓明和同事完成了其中3-4个地方的流调筛查工作,才回到单位休息了一会儿,起来完成流调报告。第二天早上7点,又开始准备并出发进行剩余4处场所的流调筛查工作……

“每个做流调的人都清楚,抢时间就是在控风险”

紧张工作节奏为流调队伍的常态

这样紧张工作节奏已经成为流调工作人员们的常态。

“我们同事之间除了出任务,几乎都见不到面。”但在杨晓明看来,“大家都没有怨言,因为每个做流调的人都清楚,抢时间就是在控风险。”“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就意味着成倍的工作量。这是职责所在,我们也希望能尽快完成管控,控制疫情。”

很多人只看到确诊病例,看到密接、次密接的数字,但并不一定知道,要做到精准防控,每个密接者的活动场所,都要靠流调工作人员一个一个地方去筛查,去甄别;需要公安民警、社区转运人员等系统配合……这背后,是巨大的工作量。

谈及疾控人员的留言自述,杨晓明有些哽咽:“感同身受。”“只有亲身参与过的人才知道。”

流调工作中,大多数人还是非常理解、配合的,但偶尔也会遇到一些“误会”。杨晓明回忆,有一次自己就被认为是骗子,对方还要打110报警;有的不愿意详细描述自己的行迹,“流调了一晚上,却发现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

上海疫情精准防控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配合与支持。“希望大家能够更加配合流调人员的工作,因为每一分钟都很珍贵,这也是为了更好守护城市的安全。”此外,杨晓明再次提醒,出入公共场所,规范配戴口罩非常重要!

“那几天做梦都是在转运现场”

每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最长工作了30个小时

除了流调队伍,社区转运人员也同样冲在一线。

1月11日以来,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仇育钺连续奋战四天四夜,平均每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最长时间工作了30个小时,做好全街道疫情排查、人员封控、转运等工作,甚至在街道附近临时短租了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便于随叫随到,随时完成任务。

临汾路街道和源名城是个超大型的居民区,辖区内高层楼栋28个,常住居民1.5万人、4000户居民。从1月11日以来,按照防疫有关要求,和源名城协助转运辖区居民6户。为了确保24小时随时到岗,居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分班待命,每班3人,三人八点以后就守在社区。和源名城居委会主任朱定为了做好转运接送工作,除了白天工作不断不乱外,也让手机24小时待机。她每天需要吃抗过敏药,由于过敏药有嗜睡情况,她当晚待命,就少用抗过敏药。1月13日,朱定为了等待转运车辆最长时间从晚上10点等到早上4点,在此之前,她便及时通知物业做好楼道消杀、人员正常送上转运车、安抚居民情绪。有一户运送的居民家中养了只猫,和他日常相伴,感情深厚,居委会干部联系家属送来投食器,确保猫咪的正常生活,让居民安心集中隔离。

在临汾路街道阳曲路760弄居委会转运过程中,党总支书记章旨钦和居委会主任张莉手机都不离身,即使是刚躺下准备入睡,只要一接到转运电话就立刻披衣“上阵”。章旨钦回忆道,最晚的一次是凌晨4点接到通知,刚刚忙完社区排查入睡才不足2小时的她立刻从床上弹起,与消毒人员一起赶往现场。“那几天做梦都是在转运现场。”

奔忙在抗疫一线的,还有众多的志愿者。面临突如其来的严峻形势,静安区爱俪轩大厦在2天封闭管理期间,楼内6名来自不同单位的志愿者不但积极配合封控管理,主动披上志愿者马甲,为楼内居民白领分送外卖、传递物资,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并就封控管理这一疫情防控常态化应对措施,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科普宣传,有效缓解受管控人员的焦虑与不安,用实际行动为这场战疫传递着爱与温暖。据居民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几位志愿者一直是楼内热心公益的“熟面孔”,从2019年实行垃圾分类以来,他们就活跃在社区最需要的地方,从疫情爆发初期防疫宣传开始,他们就冲锋在前,传递志愿精神。

“民警同志疫情防控辛苦了”

热心市民送上一份温暖

1月13日晚上8点,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愚园路228号列为中风险地区。此次所封闭的地区为一家商铺,占地仅20平方米,被网友称之为“全中国最小中风险地区”。

对于静安警方来说,封闭区域虽小,但防控工作却任重道远,静安警方秉持着主动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综合防控一点也不能放松,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坚决守护市民生命健康的防控要点。

静安公安分局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丁晨回忆,1月11日凌晨疫情警报拉响后,他便带领党员先锋队的党员民警辗转出现在各封控点,对接街道、防疫等部门组织警力开展封控工作。13日上午,刚抽空做完胃镜的丁晨,就接到要对愚园路228号进行排摸、封控的指令,立刻投入到了封控工作中,基础资料排摸、现场踏勘、警力部署、对接联络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就在对现场做好最后一次检查后,丁晨的手机再一次的响起了。“周边楼宇需要临时封控,全员核酸检测。”接完电话的丁晨,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

由于愚园路228号封控点毗邻马路,且人行道狭窄无法搭建临时驻守点,许多民警被冻得手脚冰凉。不久前刚完成浦东机场的防疫增援任务的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张鹏在得知情况后,立即紧急调拨了一批防寒物资分发到每位执勤民警手中。民警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发生了温暖的一幕,一名外卖员给现场执勤的民警王海民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称这是路过的热心市民为你们点的,同时还留言:“民警同志疫情防控辛苦了,希望这能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重点 A02“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 2022-01-17 2 2022年01月17日 星期一